唐朝开国皇帝是谁?

李渊,

是李渊 以下是他的简介: 高祖李渊(566~635) 父亲虽平庸,儿子却有“跨灶之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李渊身上又遭递转,他是“儿子打江山,老子坐殿”。 发轫之始 李渊出生于有着尚武传统的功臣世家,其七世祖李?在晋末大乱时占据西凉(今甘肃西部),建立了西凉政权,就是史上有名的凉武昭王,可惜只传了三世,就被北凉灭掉了。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535-556)任左仆射,被封为陇西郡公,与李弼、独孤信等八人同被封为柱国,时人称为“八柱国家”,并被赐姓大野氏以示荣宠。北周(557-581)夺了西魏的政权后,又被追封为唐国公。这也是大唐帝国兴起的基础。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大隋朝后,因为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李渊很受重视,先是靠祖父的军功补为千牛备身,也就是宫廷侍卫,后又外转为谯、陇、歧三州刺史。可谓官运亨通。 大业十三年(617),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此时距炀帝被其宠臣守文化及所杀仅余两年,更是大唐帝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隋炀帝的暴政早已闹得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到李渊任太原留守时,各地“群贼蜂起,江都阻绝”。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大隋帝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决策起兵 李渊身为太原留守,总掌一方军政大权,要造反倒是有许多便利之处,李渊秘密布署将领,随时准备起兵,又感于兵力不足,便以农民军将领刘武周占据汾阳离宫为契机,公开集结兵马,又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四处招募兵马,十几天的时间便扩充了近万人。 公元617年五月,晋阳乡长齐世龙向李渊告密:“威,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李渊知道没法再拖延下去,便让李世民在晋阳宫外埋伏兵马,派人请王威、高君雅议事,然后捏造二人勾引突厥入寇的罪名将二人擒获,随即李世民派兵控制了晋阳城,大唐义旗就此树起。 逐鹿排行 隋末动乱,各路义军风起云涌,建立旗号者难以计数,但大多是乌合之众,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而比较有实力的当属李密、窦建德、王世充和李渊这四大军事集团。 削平群雄 李渊于公元617年五月斩王威、高君雅,誓师起兵。不要说他想不到,恐怕以英明神武著称的李世民也不会想到:隋朝失掉的这头鹿竟然如此容易得到。 起事之初,他卑词厚礼与突厥和亲,表面上的意思是要借兵买马――此时他确实马匹严重缺乏,深层含义却是怕突厥在他后面抄袭他。 李渊巩固了后方,便留下最小的儿子李元吉任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然后率精锐三万人从晋阳出发,向附近郡县发生布告,说明自己不是要造反夺权,而是要到长安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代王杨侑却不领情,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领骁果(隋炀帝后期招募的禁卫军之一)数万驻扎河东,以逸待劳,扼守险要,准备迎击李渊。 李渊率军一路攻城掠地,连战皆捷,到了距霍邑五十多里的贾胡堡,却发现寸步难行,此时又下起霖雨,形势对李渊极为不利。 两军相持近两月,宋老生、屈突通只是坚壁不战,扼守险要,要等李渊军粮耗尽,不得已退兵时乘胜追击,倒是很高明的军事策略。 其时霖雨已停,李渊急于速战,李世民便用一个简单的辱骂法激怒宋老生出城迎战。世子李建成正面作战,李世民却绕到宋老生后面反击,宋老生全军溃散,自己也被唐将刘弘基斩首,唐军顺利攻克霍邑,而仅在五十里外,与宋老生成犄角之势的屈突通却坐视不救,只是守着坚固的城池自保。此时沿途有许多小股义军投入李渊麾下,“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李渊的唐军不断扩大,到了长安城下时,已有二十多万的兵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江山主要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打的,但开国皇帝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