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如题所述

以前传统的教学大多以学生被动、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从而达到教师控制学生的目的,甚至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就着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人格得以不断完善。
一、主动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主动性是学生主体发展,主动学习的核心,它在学生学习实践中表现为“我要学”,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我学”。以往的“要我学” 异样为教师对学生外在的控制,学生失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形同木偶。这样的学习能有什么好结果呢?“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反过来,若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强迫不自愿的事是得不到好结果的,学生在普遍的状况下被迫地接受学习,没有一点自己想学的意识,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心,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联系在一块,那么学习就成了学生的负担、累赘;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没有了主动性。只有当学生掘发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主动担负起学习的重担,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育专家孙宏安指出,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上指的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新课改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作为一名历史教学者,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又是如何实现学生主动性发展的呢?我利用我的一个课堂案例,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展的。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
1、教师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情感触动
历史是一门感染力极强的学科。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发挥他的主动性,教师的情感导入相当重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要“修行”,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好“引”。不要让学生感觉这历史只是冰冷的文字,应当让学生感知、动情、移情,而对历史课堂动之情,专之心,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历史内容有感情,教师动了情,才能引着学生有情、主动地去触感历史。
比如,在教学《蒋家王朝的覆灭》这一课我做过这样的导入:东方巨龙在一线曙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无数英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视民众的权利,企业把中国推入黑暗的深渊,热爱团结、和平、独立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学生听完这段充满胜利激情和爱国感情的开场白,个个群情激起,一种展现自我的发展意识跃然欲出,学生的学习情感被触动了,下面的教学就能顺利展开。
2、教室少一点窒息的气氛,多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课堂教学有一些严肃气氛是必要的,但让学生正襟危坐,教室里鸦雀无声,又怎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呢?又怎能让学生主动发展起来呢?其实像魏书生先生这样的教育家,都十分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他善于创造各种情境,使学生笑起来、动起来、说起来、心情好起来。所以我认为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有幽默感,口头语言,形状语言要严密结合,结合教学内容用幽默的语气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讨论合作式教学法”,引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的民主气氛。我在讲《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中实践角色转换,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没有了师严的压力,个性自然张扬,这样在宽松的环境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发展。
3、教师少灌输,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畅所欲言的机会
在历史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主动学习。在上《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时,我采用点到为止的方法,多创设问题,留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有用的信息点,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历史课教学中还应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智慧,讨论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中,我常设分组讨论比赛,如在讲“三大战役”时,我设问:“若你是三大战役的指挥员,将怎样做?看谁是最成功的指挥员。”学生各自针对问题、讨论、总结、交流,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任务少独断专行,多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拓展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如讲“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小组在本组代表的分工合作下,动手模拟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用细沙制作军事沙盘拼图来掌握识别地图的能力,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达成一致。
5、教学中少强调结论,多培养学生自评、自我反思的空间
中学历史的课堂应注重开发学生发展的空间。
(1)、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是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需要。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趣大增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得到了培养。如在讲“三大战役”时,我创设了一个“少年军官指挥培训班”的平台空间,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三大战役中的一名指挥员,有了这个平台,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开启,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学生思维拓宽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不能搞简单的就事论事。历史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一些阶梯式问题,以疑增趣,以疑促思。如讲《蒋家王朝的覆灭》时,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巧设了一连串的阶梯式问题:1、假如你是三大战役总指挥部的一名指挥员,你将先发动哪一场战役?为什么?2、你能根据课本地图,模拟出一个战前攻防沙盘军事拼图吗?3、此三次战役能够取胜,你知道原因有哪些吗?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这样,随着问题由易到难的提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由浅入深,由认识知识点到运用知识点到情感价值观培养,思维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另外,还应拓宽历史课堂教学渠道,使课内向课外延伸,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课堂。整合校本教材、乡土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个民间传说,一个历史故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陶冶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操。我就利用家乡的红军岩的烈士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鲜血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新课改还在继续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信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让学生一些主动空间,激励他,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