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需要来查这份攻略的小伙伴,相信有很多都是被今年的“就业难”打击过了的。都说今年毕业生就业面试难,到底是难在哪里?二本毕业的小伙伴们应该怎么做来增加面试赢面?
作为一个曾经边哭边找工作、如今也开始带新人和担任面试官的二本毕业生,今天我来坦诚地分享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为什么会感到就业难1.1 毕业生人数逐年屡创新高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国内毕业生的增长人数和增速都在逐渐上涨,就业竞争也跟着愈演愈烈。1.2 互联网裁员寒冬那些没有在对口专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都会选择转行到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和支持岗——这类岗位通常对专业没有要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然而2022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也并不景气,很多企业开始频频裁员(裁掉老人),同时冻结招聘增员进程(也就是不再招新人)。
1.3 学历不占优势
回到这道题目的限定条件,“二本”毕业生。不得不承认的是,咱们二本学历在就业市场中是不占优势的(但是也不算劣势,大家不必妄自菲薄)。
1.4 准备不充分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如果你在求职面试的每个环节都感到很困难(注意是“每个环节”都“很困难”),那么这里头一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往的日子里,你对于自己毕业后过渡到职场阶段是没有尽心尽力准备的。我毕业时的求职之旅一样是屡屡碰壁,当时我已经天天失眠。也是在上网搜攻略的某一天,我被无意中刷到的一句话狠狠击中了:“很多同学,实际上仅仅在不得不面对的毕业时刻,才开始真正地为求职面试付出努力,那你怎么可能不辛苦曲折、怎么可能不被社会打击呢?”所以,怎么办呢?
2. 普通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2.1 接受自己当下的真实“生态位”据我了解,有一部分应届同学一直抱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削尖了头想挤进大厂,同时对于小公司不屑一顾。但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国内的大厂就那么些,连985、211的应届毕业生都没能消化完(甚至还没算上一小部分往届生、留学生),扪心自问,校园经历平平无奇、也没多少实习经验的我们,大概率是够不上的。曾经的我看着类似“毕业生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起点都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言论,天天感到焦虑。但工作几年之后的我才明白,这句话不是一种选项,只是一个愿望,它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毕业生——就像脱口秀大会里的那句经典爆梗:“我为什么不去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中小公司才是市场上的大多数,大厂当然也可以关注着,但不要“非大厂不可”,更不要因为看不上小公司就“摆烂式面试”。
2.2 不打无准备的仗这里的准备主要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简历撰写,一个是面试沟通。2.2.1 简历撰写
如果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撰写简历,一定要花时间搜索资料来学习。善用检索功能和快速学到新知识,也是凸显应届生能力的亮点之一。基础的简历结构,可以参考各个简历制作网站上的教程(如知页简历、超级简历等)。简历的内容优化,则可以多参考行业内前辈分享在各平台的经验帖。比如想知道怎么改简历,可以搜关键词“优化简历”,以下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经验帖:2.2.2 面试沟通一个冷知识——面试也是“技术活”,是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的。依然是不要偷懒,面试前在网上多搜搜目标岗位的面经(如牛客网),里面的题目自己尝试作答一遍,先做到心里有个数。剩下的,就是多练习了。这里的练习包括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和同伴互相模拟面试,也包括真枪实战地参加应聘。只要是正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咱们都要珍惜机会、认真对待,尽量把面试流程走到业务面而不是挂在HR面——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岗位所需能力方面的面试题。
最后,如果说我有什么话想要送给当年刚毕业的我,我会说: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过于担心和卑微。打败焦虑的是具体,行动起来最重要。也送给在看文章的你~祝拿到心仪offer!
第2个回答  2022-08-25
作为一个二本毕业的面试者,要想增加在面试官面前赢的一面,首先,我们投简历的时候会选择一个比较靠谱的招聘平台,我们要有选择性的,选对好的招聘平台,其次,在与面试官见面之前,多了解企业的品牌定位,发展方向,业务常态,以至于在面试的时候,根据自己面试的职位,回答面试官的问题也会,显得更有温度更精准更值得肯定
第3个回答  2022-11-22
需要来查这份攻略的小伙伴,相信有很多都是被今年的“就业难”打击过了的。都说今年毕业生就业面试难,到底是难在哪里?二本毕业的小伙伴们应该怎么做来增加面试赢面?

作为一个曾经边哭边找工作、如今也开始带新人和担任面试官的二本毕业生,今天我来坦诚地分享一些经验,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为什么会感到就业难

1.1 毕业生人数逐年屡创新高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国内毕业生的增长人数和增速都在逐渐上涨,就业竞争也跟着愈演愈烈。

1.2 互联网裁员寒冬

那些没有在对口专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都会选择转行到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和支持岗——这类岗位通常对专业没有要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然而2022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也并不景气,很多企业开始频频裁员(裁掉老人),同时冻结招聘增员进程(也就是不再招新人)。

1.3 学历不占优势

回到这道题目的限定条件,“二本”毕业生。不得不承认的是,咱们二本学历在就业市场中是不占优势的(但是也不算劣势,大家不必妄自菲薄)。

1.4 准备不充分

说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如果你在求职面试的每个环节都感到很困难(注意是“每个环节”都“很困难”),那么这里头一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往的日子里,你对于自己毕业后过渡到职场阶段是没有尽心尽力准备的。

我毕业时的求职之旅一样是屡屡碰壁,当时我已经天天失眠。

也是在上网搜攻略的某一天,我被无意中刷到的一句话狠狠击中了:“很多同学,实际上仅仅在不得不面对的毕业时刻,才开始真正地为求职面试付出努力,那你怎么可能不辛苦曲折、怎么可能不被社会打击呢?”

所以,怎么办呢?

2. 普通二本毕业生如何增加面试赢面?

2.1 接受自己当下的真实“生态位”

据我了解,有一部分应届同学一直抱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削尖了头想挤进大厂,同时对于小公司不屑一顾。

但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国内的大厂就那么些,连985、211的应届毕业生都没能消化完(甚至还没算上一小部分往届生、留学生),扪心自问,校园经历平平无奇、也没多少实习经验的我们,大概率是够不上的。

曾经的我看着类似“毕业生能去大公司就去大公司,起点都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言论,天天感到焦虑。但工作几年之后的我才明白,这句话不是一种选项,只是一个愿望,它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毕业生——就像脱口秀大会里的那句经典爆梗:“我为什么不去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中小公司才是市场上的大多数,大厂当然也可以关注着,但不要“非大厂不可”,更不要因为看不上小公司就“摆烂式面试”。

2.2 不打无准备的仗

这里的准备主要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简历撰写,一个是面试沟通。

2.2.1 简历撰写

如果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如何撰写简历,一定要花时间搜索资料来学习。善用检索功能和快速学到新知识,也是凸显应届生能力的亮点之一。

基础的简历结构,可以参考各个简历制作网站上的教程(如知页简历、超级简历等)。

简历的内容优化,则可以多参考行业内前辈分享在各平台的经验帖。

比如想知道怎么改简历,可以搜关键词“优化简历”,以下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经验帖:

2.2.2 面试沟通

一个冷知识——面试也是“技术活”,是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的。

依然是不要偷懒,面试前在网上多搜搜目标岗位的面经(如牛客网),里面的题目自己尝试作答一遍,先做到心里有个数。

剩下的,就是多练习了。这里的练习包括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和同伴互相模拟面试,也包括真枪实战地参加应聘。

只要是正规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咱们都要珍惜机会、认真对待,尽量把面试流程走到业务面而不是挂在HR面——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到岗位所需能力方面的面试题。

最后,如果说我有什么话想要送给当年刚毕业的我,我会说:

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过于担心和卑微。

打败焦虑的是具体,行动起来最重要。

也送给在看文章的你~祝拿到心仪offer!
第4个回答  2023-02-16
随着全民学历的提高,其含金量也相对变得越来越低,如今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具有大学本科的学历。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选择了考研。然而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仅为25%左右,大部分的学生虽然能够通过笔试,但是在面试环节中被淘汰的概率相对较大,尤其是对于那些二本类院校毕业生,在研究生的面试环节中劣势较为明显。
考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很多已经上岸的研究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考研成功看起来无比风光,和在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
第一关:笔试
但凡参加考研的学生,首先要通过国家的统考,也就是笔试。笔试的科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语言科目,第二是专业科目。
在语言科目上大部分的考研学生都会选择英语,当然也有极少部分会选择日语或者俄语。而英语考试的难度基本上类似于大学英语6级,就这点上来说,很多本科毕业生已经遇到了门槛。
对于一些985或者211高校的学生来说,可能研究生英语考试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可是对于二本类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毕竟大部分的本科生在毕业之时只有四级左右的水平。
在通过英语考核之后还有专业科目的考试,如果考生所选择的专业和本科一致,难度相对较低,相反如果是跨专业考研,难度则会高出不少。
第二关:面试
根据每年考生的总体数量,国家相关部门会发布研究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和高考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只有通过分数线的同学,才有希望进入面试环节。
各大高校的面试环节也较为严格,尤其是最近几年较为热门的专业,比方说医学类,师范类等,报考的人数众多,所以淘汰率相对更高。
学生完成面试之后并不会直接知道自己的考分,各大高校会综合笔试和面试的成绩,最终发布录取学生的名单。
为何二本类毕业生考研面试通过率较低
作为二本类院校毕业的学生,本想通过考研来完成人生的逆袭,希望提高自己的最终学历,以此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二本类毕业院校的学生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的环节,但在面试时往往会被考官提及第一学历,就这点上来说,部分学生自愧不如。
二本院校起点低
在我国一共有3000多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将近有1/3左右,在这其中将近有130多所高校,被评为了国内的985或者211高校,还有部分双非学校也属于一本类院校。
这些院校所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社会的认可度更高,尤其是在高校之间,很多研究生的导师都非常认可名校毕业的学生。
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因,二本类院校在考研时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很多导师在面试环节问起学生所毕业的高校名称时,对于考生的回答,其实在心底里已经给予了一定的印象分。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除非有特殊的表现,不然很难在面试环节中得到高分。
学术水平相对较差
一本和二本类的学校其实在培养学生的模式上是有较大区别的,一本类的学校,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也会给学生提供很多做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此相反,二本院校很少会注重学生的科研学术的发展,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
而考研面试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提出科研设想的问题,二本类院校的学生自然缺乏相关的经验。
二本学生如何提高考研的成功率
提前做好功课
虽然二本类院校毕业生在考研面试环节往往会被区别对待,但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很多考生其实应该在面试之前做好相应的功课,比方说浏览考研学校的网站,查询相关导师的信息,包括通过中国知网来查看导师的学术方向等。
扎实基本功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面试环节中,导师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作为考生不仅要正面回答,同时也要有理有据,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专业做到扎实。
第5个回答  2022-07-25
说经历说成绩说数据。比如你在校时候参与过哪些项目,取得什么奖励,去过什么公司实习,开创了什么。建议去看看STAR面试原则,一般面试都是会用这个思路提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