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培训机构教书,要写板书(粉笔黑板)吗?还是用PPT?

我下半年开始找工作,有点想去培训机构,需要写板书吗?我粉笔字很丑。。。

我们对PPT存在着误解。备课笔记与PPT不是一回事,备课笔记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授课对象的分析,以及课堂上该说什么和该写什么等安排。“纯板书时代”主要根据备课笔记来写板书,这造成有人把板书误解为就是往黑板上抄写备课笔记。PPT作为讲课的辅助品,与板书很相似。但与板书相比较,它除了前面提到的长处,也有不少短处,如篇幅较小,当场修改难度较大,很难表示间隔较远的联系。听课笔记则更不同,它包含了学生对老师讲课(口头的和文字的)内容的理解和表示,因此,它过去不该是板书的复制品,今天也不该是PPT的副本。记听课笔记,不仅能够记下新掌握的知识,而且能够促进思考、集中注意力、培养概括能力。 如此说来,“使用了PPT就可以不记笔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能看作是靠复印人家笔记来应付考试的那些人的新托词。
使用了PPT,学生仍应该记笔记,教师则应该使学生能够记下笔记。这就需要尝试一些办法。例如,除了使学生明白记听课笔记的益处,还可跟学生约定,每章的PPT要到交了这章的作业后才拷贝给他们。又如,将PPT和板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PPT文档中的“自定义动画”改变“按一下键就跳出一整页”的状况,使学生不被吓住,不失去记下去的信心;利用“超链接”和页眉等提示上下文的联系。事实证明,认识了应该采用PPT,认识了应该引导学生做好笔记,一个个办法就会摸索出来。
“增加信息量”可能本来就是提倡使用PPT的初衷之一,我们去听讲座时就经常受到PPT形式的“信息饱和轰炸”。能被“饱和轰炸”而顿悟确是好事,但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较适用于知识的日常积累。这种积累又是顿悟的基础和延续。没有日常积累,就是被“炸烂”也不会顿悟。所以,写好备课笔记,讲课中将PPT和板书相结合,不是一味地增加信息量,而是采用合适的形式“少而精”地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记好听课笔记,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成日常积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