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意义:
我试着用其中的一些观点方法,对改革开放进行论述:
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不可能一成不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从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3.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实行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亦是共产党优越性的表现,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说,改革开放也是代表利益的必然性。
4.经济运行机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为主转向市场为主,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改革开放过程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二者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社会主义不同于其它社会的特殊性在公有制、共同富裕,而改革开放所坚持的始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体现。
5.所有制结构,过去是单一的公有制,越大越公越纯越好,一切向国有制看齐,改革后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其它各种混和所有制经济都出现了,这是以前没有的新现象。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6.分配制度,过去名义上是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大锅饭”,即偏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平均主义遏制了大多数人的勤奋努力,改革后变成了让一部分地区、一分部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后富,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分配领域的更高的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配基本是共同富裕,而改革开放中的先富带后富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这一基本原理所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恰当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当前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正是中国的强国之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08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说明:第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以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愿望变为现实.
  第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新中国55年发展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曲折发展20多年后提出的.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坚决拨乱反正,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在世界上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发展奇迹.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2个回答  2015-09-13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说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