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女这个群体,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如题所述

古代旧社会的时候,在女子的身上,往往存在很多的偏见和风俗,对于这些墨守成规的封建礼教和枷锁,有些女性选择忍气吞声的服从,但是也有些女性选择了反抗。

自梳女产生于明代,因为明朝的时候蚕丝业开始兴起,所以也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女性也不再需要依附于男人去生活。

自梳女就是对于苛刻严格的封建礼法的一种反抗,旧社会自梳女是什么意思?自梳女这种习俗产生于什么时候?古代女子想要做自梳女又会经历怎样特别的仪式?

 自梳女是为数不多的古代女性文化的一种,在当时女性受到各种不合理不公正的封建礼法约束禁锢的时候,一些女性为了冲破这种世俗的枷锁,选择终生不嫁。

旧社会自梳女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自梳女,指的就是古代的女性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就像是已经出嫁了的女性一样,来表示自己孤独终老,终身不嫁的决心,自梳女死后称为净女。

故而一些比较有勇气,敢于追寻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发誓终身不嫁,自梳女这样的风俗在中国沿袭了几百年的时候,在清朝末年,尤其是民国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当然古代女性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决定是否去做自梳女的,她们也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仪式。女子在自梳之前,需要先进行香薰沐浴,然后到菩萨面前起誓,发誓自己将会一生不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自梳女一般有“阻头”“跨头”“七星伴月”三个习俗。自梳女也叫妈姐或姑婆,指像已婚妇女一样把头发盘起来的女人,表明她永远不会结婚,会单身而死,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女性文化。中国古代的封建礼仪非常严格,女性拒绝被虐待,发誓不结婚,或者和她们的女性伴侣一起互相支持至死。这是自我打扮女性的雏形。


“自我打扮”这个名字的由来大概如下:在过去,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性都梳着长长的辫子。当她们结婚时,她们的女长辈会把她们的辫子绑成发髻。自我打扮的女性通过特定的仪式把辫子扎成发髻,这表明她们永远不会结婚,单身至死。

之所以许多年轻女子选择自梳不嫁也是某些地域流传的传统习俗导致的,如“阻头”“跨头”“七星伴月”。阻头:民间认为,如果家族中的兄、姐没有嫁娶的话,弟、妹就不能娶嫁。否则,视为不吉利,称为“阻头不便”。跨头:民间认为,如果弟、妹跨过兄、姐娶嫁也是不吉祥的,称为“跨头不祥”。七星伴月:民间认为,家庭中出现七子一女的情形时,独女不嫁将对家中有利,否则,视为不吉利。

众所周知,由于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某些选择性,许多年轻女子对涉及两性关系的婚姻感觉到恐惧。因为婚姻生活带来的不仅是生理结合,更是社会与家庭的结合,这些纠集在一起的关系,使女性感受和承受的压力尤为沉重。因此许多年轻女子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最后演变为抗婚不嫁的行为。

自梳女的习俗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衰落于民国。自梳女的习俗带有一定的宗教及巫术色彩,体现了族群式的轻微自戕意识,并存在一定的对社会责任逃避、排斥倾向,同时,自梳女的习俗存在情感错位,角色缺失的特征,并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9-09-25
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称“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须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翻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第3个回答  2019-09-25
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称“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须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反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第4个回答  2019-10-03
自己挽起自己的头发,一般居住在一起,有新成员的时候要举行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