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要学会怎么过日子

如题所述

生活就是要学会怎么过日子
卑微的人活着必须面对现实,活在中国就得应付中国社会的现实,就得“过日子”。中国人过日子过的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过日子过的就是人!过日子就是为了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后代,(这里还有一句话,与我所见略同的读者可以联想出来,出于世故我不能写出来)这是仅低于终极关怀的中国人最高的现实关怀。“过日子过的就是人”是中国的一句老俗话了,但我发现有的人到了四十还没悟出来,还在舍本逐末。 
体面、尊严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比如进城闯荡的农民,有的功成名就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等等;有的自己的孩子都十好几了还没闯出什么名堂,但他们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不愿再回到农村去,由于买不起房,一家子只能租房住,但在城市住上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渴望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千方百计地想赚钱外就再也不关心别的了——对孩子的学习自然就不重视了。他们之所以不愿回农村,主要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心想我在城里当三孙子老家的人也不知道,我也不回去让你们看笑声!这种人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死要面子活受罪!  身处这个阶层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大体面大尊严,什么是小体面小尊严,不要争那眼前的短暂,为了子孙要前瞻!为了大体面大尊严必须要舍弃那些虚荣的小体面小尊严!城市确实比农村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城市生活,那些没有稳定的高收入的农民不宜在城市买房安家,而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培养孩子有出息上。
当然,孩子有出息并不专指上大学,而是指孩子将来能走正路。城市,是天堂,又是地狱,城市的诱惑太多太多了,从古到今腐蚀了多少根正苗红的农民——黄巢、李自成,那些进了城的农民起义军没有不失败的!现在更有无数农村的好孩子到城里不学好反而学坏走向了毁灭!这责任主要在家长!人性莫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拈轻怕重欺软怕硬喜新厌旧,某些家长把孩子带进城里,却放任自流不精心管理教导,这样在农村没事,在城里就不行了。
教导孩子不一定采取喋喋不休的说教,身教比言传更重要!文明的家庭生活习惯和氛围对孩子更起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在塑造着孩子的习惯、性格和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那些走邪门歪道的孩子,多是受生活不检点的父母的影响所致。  现在没有钱确实是万万不能的,但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不可能再有大出息的父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孩子的学习做人上来——洒下葫芦籽,不怕没水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有佳儿(女),就能把“仇”报。年轻不行不叫不行,老了不行才是真不行,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我们没有实现的理想抱负可以在孩子身上实现,当然这不是说自己想当官就非得培养孩子当官,孩子将来想做个大学教师不是更好吗?“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即使自己曾经风光无限,可是子女不争气都是废物败家子——不是蹲班房的就是不学无术专门吃喝嫖赌的,老景也会无限凄凉!
我觉得一个读书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子女不爱读书讨厌读书,断了文脉。查良铮周一良夫妇赶上了荒唐时代才出现了几个“文盲”的儿子,而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大好时代,文脉怎么能让自己的子女给断送了呢?我觉得一个普通的老实百姓家庭最大的痛苦就是出虚荣或犯罪的后代,这可能就连个媳妇也说不着了,这个家庭就彻底完了。要把在城市挣不到钱的家人打发回农村老家,以减少开支,但要让孩子到城市去接受最好的教育,要教导子女——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这才是过日子。过日子过的就是人!要一代更比一代强!最起码也要使文脉忠脉永不断,这样家道早晚会中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无后,并不仅指断子绝孙,也指——出了不肖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
听自己喜欢的歌,
看自己喜欢的书,
吃自己喜欢的零食,
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弹自己的喜欢的吉他,
喜欢着自己喜欢的人。
如无必要,无增实体如有必要,不要心疼钱
有钱奢侈过,没钱节俭过。反正过日子,心情最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