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没有低保证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低保户没有低保证,可以去县〈市〉的民政局补办。低保证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人群身份证明,持有低保证的家庭可依法领取低保金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两类:

1、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没有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扩展资料:

法律依据:

1、根据《监狱法》 第三十七条: 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2、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司法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十)对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十一)城市(含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劳教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刑释解教人员,可按服刑或劳教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养老金调整。

(十二)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具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4

如果低保户没有低保证的话,可以到当地的民政局补办一个,低保证为生活困难的人提供身份证明的重要手段,拥有低保证的家庭可以根据政策领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偿。

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家中的人没有经济来源,或者没有劳动能力,亦或者是没有法定的赡养人。

2、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者是在失业救济期已经满了仍任没有找到工作,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人群。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和养老保险金之后,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仍然低于低保标准的人群。

4、家庭所有成员的人均收入总和低于当地的低保标准人群,但是不包括五保。

扩展资料: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三年内因购买、修建或装修住房(必要的维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拆迁安置购买、修建房并进行简单装修的除外)。

2、好逸恶劳,有承包田(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

3、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行为或者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4、家庭拥用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汽车、奢饰品及贵重饰品的。

5、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6、弄虚作假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20

低保户没有低保证,可以去县〈市〉的民政局补办。低保证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人群身份证明,持有低保证的家庭可依法领取低保金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扩展资料:

符合低保范围的人群: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领取低保金:申请低保通过以后,当地民政部门会发放一本指定银行的存折,财政会定期把钱打到银行,由银行把钱再打到每个低保户的存折里,这叫做社会化发放。因此是无需自己去领取,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去银行取款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6

低保户没有低保证,可以去县〈市〉的民政局补办。低保证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人群身份证明,持有低保证的家庭可依法领取低保金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两类:

1、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没有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扩展资料:

低保户认定的排查方法

到年底前,各地将对城市低保户认定进行排查,排查内容之一是,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实现“应退尽退”。民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将有价证券、存款、房、车等财产作为认定低保的重要依据。另外,为保护低保对象隐私,不提倡对低保申请人进行网上公示。

准确定位和核查低保享受对象一直是困扰政府部门的难题。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设置形形 色色“低保门槛”来防止造假。

诸如享受者不得使用手机、养宠物;每月电话费不能超过限额;不能进行餐饮、娱乐等“高消费”;不能经常购买香烟和营养品等非生活必需品,甚至出现了“懒汉”不得享受低保的规定,虽然符合制度原旨,但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伤及对方自尊。

而周而复始的不断核查又耗费大量行政资源,使制度在执行中一再跑偏。

对此,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体系中的社工注册制度值得借鉴。 香港综援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非常高,他们专职负责综援项目,不需兼顾其他社会救助业务,能从较高的专业层次着手。在社工操守方面,贪污或滥用权力的行为有专门法规和机构予以约束与检控。

在香港,注册社工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相比之下,内地核查低保的工作人员基本是两类:

一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兼而为之;

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协助人员,大都是临时性工作任务,低保核查的质量优劣与其岗位、收入等关系不大,因此很容易导致责任缺失。

如果内地能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低保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将低保的确定与核查交给专业人员去做,且保持常态化,既能节省行政资源,从源头上破解一次次“应退尽退”之后又重头再来的管理怪圈。

又可以推动社会救助乃至社会保障管理的职业化建设,增强政府效能,提升政府救助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从长计议,改革低保制度也需学习香港的综援制度。在解决弱势人群收入低下的同时,将社会救助的目标从克服收入贫困上升到消除能力贫困,救助与发展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1-22

低保户没有低保证,可以去县〈市〉的民政局补办。低保证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人群身份证明,持有低保证的家庭可依法领取低保金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没有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扩展资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和人员,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保障待遇:

1、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山林、水塘等,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2、拒绝配合入户调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非稳定性隐蔽收入)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

3、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4、超过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或长期高消费的;

5、家庭财产状况明显不符合保障条件、实际生活水平超过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的;

6、因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7、其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农村低保保障待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保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