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王的由来和在古时的地位

如题所述

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2007年统计分析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分布。在广东,“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或“三横王”。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等省王姓均为第一大姓。古时的太原郡、琅琊郡、京兆郡是王姓重要的发源地,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如书法家王羲之,改革家王安石,思想家王阳明。
王姓是以上古时期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王”的爵位为得姓因由的,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
与其他姓氏不同的还有,其他姓氏多以上古时期某一个人物作为血缘始祖或得姓始祖,而王姓则拥有一个始祖群。在她高贵的血缘始祖群里,有大禹、子契、后稷、虞舜等等这样响亮的名字,大禹、子契、后稷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始祖,而虞舜则是上古“五帝”之一。在她的得姓始祖里,有冒死进谏的比干,也有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田安、毕公高、太孙赤、王子城父、桓公揭,当然,更有被王姓后人最为推崇的太子晋。这些得姓始祖们分别居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使得王姓的得姓过程从商朝末年一直持续到西汉初年,前后横跨将近一千年。血缘始祖们与得姓始祖们一起,形成王姓的一个庞大的始祖群。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无法比拟的。
王姓的得姓过程复杂而漫长,尽管有如上所述的明确的得姓始祖,但鉴于这个姓氏以夏、商、周三代的王室作为得姓渊薮,目前存在着究竟是得姓于君王们在位之时还是王子们失意之后的争论。也就是说,那些君王们究竟是在他们当“王”的时候就已经以“王”为氏了呢,还是在他们的子孙们失去王位之后才纷纷改以“王”姓?如果是前者,那么王姓的得姓历史将会大大提前,一直提前到夏朝建立之初。当然,目前这种说法还很难界定,譬如像“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天子称号,尽管具有无尚的威仪,但如何判定它就具有以“王”为氏的功能呢?
在上古乃至远古,除了三代君王,还存在着几个在名字前冠以“王”字的人,他们分别是曾经与黄帝论道的隐士王倪,商王朝的先祖、被誉为“中国商业鼻祖”的王亥,以及周文王的祖父王业、父亲王季。这三批人何以在名字前冠以“王”字,各有所因,如果以他们作为王姓的得姓始祖,那么,王姓的得姓历史可以进一步提前,甚至提前到黄帝时代!当然,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第一,王倪是传说中的人物,王亥、王业、王季等称呼皆为他们的后代所追封;第二,一个姓氏在确立之后就应该具有传承性的特点,而这里的“王”不具有这样的特点。鉴此,谱牒学界一个较为公认的说法是,“王倪”等人只是在形式上具备了以“王”为氏的特点,可以把他们看成是象征性的王姓始祖。
王姓人自立姓之后,整体上呈现出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王而不王,不王而王”。
虽然这个族群有着最正统的王室血脉,然而,在秦朝统一全国、确立皇权制度后的长达两千多年的社会里,几乎没有王姓人像模像样地登上过皇位。当有王姓人试图挑战这个命题时,其结果都是以惨烈的悲剧收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王莽篡汉”了。王莽这个无比勤政的王姓人在代汉之后,企图以他的复古式的改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孰料适得其反,他是在置民于水火,终于招致全民声讨,最后落得个碎尸万段;还有一个例子是,唐末义军领袖王审知率部进入福建,开创“开闽王氏”;他的后代在福建建立割据政权闽国,并一度称王称帝;接下来是上演父子、叔侄相残的连环惨剧,以致使得这个家族差点沉沦。“王而不王”,当王姓人试图在世俗生活中称王称帝的时候,总有一个并不美妙的结局在等待着他们。
而当他们不再觊觎皇位,转而潜心于经绑济世,潜心于宇宙人伦,潜心于艺术止境时,却能够获得至高的成就、至尊的荣耀。王翦助秦统一六国,居功至伟,却深谙伴君之道,得以善终;王羲之醉心书法,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王安石倾力变法,虽功败垂成,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王夫之皓首穷经,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国维一代国学宗师,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不王而王”,这些王姓人从没有想过在他们的活动领域里称王称霸,但事实上,他们已经成为这些领域里的王。
王姓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一个姓氏呢?
历史上,刘姓借助刘汉天下、李姓借助李唐王朝,相继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姓,这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的。而对于王姓,虽然她有着显赫的前世,但按传统的说法,她在得姓之时其实是相当失意的,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能让这个姓氏在众多姓氏中脱颖而出?
综合起来看,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在所有的姓氏中,王姓无论是“源”、还是“流”都是最多的一个姓氏,这为她在后世的超强繁衍提供了可能性。王姓的源头之多,为各姓之最,已如前所述。至于她的“流”,主要是指历史上四夷民族的改姓、冒姓。四夷民族改入王姓,在历史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实行全面的汉化改革之后,北方几支主要的少数民族都有改以王姓的记录。第二个时期是唐朝,在大唐一统的聚合力和感召力之下,周边一些少数民族中出现改以王姓的现象。第三个时期是宋元以后直至清末,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曾经在中华版图上建立过政权的民族,在政权趋于衰落或消亡之后,其中的王公贵族陆续有改入王姓的情况。四夷民族改以王姓,普遍带有仰慕高门大姓的意味,为王姓大河的形成汇入了力量。
第二,在立姓后的几千年里,王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居于贵族姓氏的地位,甚至是居于贵族姓氏中第一的位置,这一位置很大程度上不随改朝换代而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它的繁衍、传承总是居于最优的状态。王姓能居于贵族姓氏的地位,除了一定的历史偶然性外,更与王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人披荆斩棘、精心修为分不开。汉末的王允计杀董卓,壮烈殉难,从而把太原王氏推为天下名门;稍后的王祥为母亲“卧冰求鱼”而位列“二十四孝”,把琅琊王氏推向历史的前台;两晋之间的王导更是一手策划了东晋江左王朝的诞生,从而把琅琊王氏推到顶峰。
第三,在门阀制度衰落后,王姓人并没有跟着衰落,他们很快调整心态,适应科举时代的新要求,通过制定极具远见的家风、门风,以促进宗族子弟的积极上进、相互提携,共同走向繁衍发展。五代时期的王祜在自己的庭院里栽下三棵槐树,激励他的后代科举成名,位登“三公”;而他的儿子王旦更是把重视读书、婚姻择贤不择富的条规直接写进遗训,以此开启三槐王氏自宋至今的极度兴旺。
王姓人获得最优发展机会的事实,还可以从其他侧面反应出来。历史上,这个族群拥有数量最多的宰相、皇后和驸马。这其中,琅琊王氏在两晋南朝时期,无论是拥有一品官员的数量,还是全部官员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几个世家大族拥有官员数量的总和还要多。王家人在与帝王联姻时,占有着他姓无可比拟的优势。据统计,历史上总共出了三十六位王姓皇后和王姓驸马。王姓人享有这份荣耀,是以较大的人口基数作为基础的。在各个姓氏中,王姓人还拥有数量最多的郡望,达到二十一个,另有三十八郡望之说。她还拥有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族谱,现收藏于中国家谱资料中心的三千多部族谱中,王姓资料居首,占了十二分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