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的优点?

s's

一、地铁盾构施工的优点
盾构法是采用盾构在地面以下进行隧道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
钢筒的前端设置有掘进挖土和支撑的装置,钢筒的中段安装有的千斤顶,为盾构向前掘进提供动力;钢筒的尾部设有可以拼装预制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的装置。在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竖井的位置通常为某一车站的位置——在竖井内安装盾构。
盾构安装完成后开始掘进,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盾构每推进一定距离,就在盾构尾部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
盾构法的主要优点: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降低了噪音和振动,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便于施工管理,效率高;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对于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埋深较深的隧道施工,盾构法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盾构法隧道施工在国内最初用于城市地下管网隧道施工。由于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环保等优点,盾构法隧道开挖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盾构掘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盾构不但可以进行圆形隧道的开挖,还可以开挖出方形隧道。此外,目前已在使用的双圆盾构,能一次同时开挖两条平行的区间隧道,解决了双线隧道施工中两边隧道分别掘进时的相互影响及对周围土体的二次扰动难题,同时也加快施工进度。
而超大半径盾构的出现不但拓宽了隧道的空间,同时也满足了更多的需求。上海大连路越江道路越江隧道采用直径 11.2m的泥水盾构建成,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直径的盾构机。而上海中环线的上中路隧道采用大直径盾构开挖,使得隧道内修建上下两层道路成为了可能。
二、盾构的风险
1、盾构进出洞风险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施工大多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法隧道施工一般是在预先建造好的工作井内进行盾构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转,然后将其准确地搁置在符合设计轴线的基座上,随后开始沿设计轴线向前掘进,而当盾构将到达终点时,应准确测定盾构的位置,并对其姿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使其准确无误地到达接收井内预先建造安装好的基座上。盾构的进出洞工序是盾构法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该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隧道的轴线质量、盾构进出洞处的环境保护乃至工程施工的成败。如此,盾构施工首先要面临盾构进出洞的风险。
盾构进出洞易发生的事故有:
(1)洞门处土体涌入工作井内,造成地面塌陷,周围建筑、管道位移或坍塌;
(2)洞圈涌泥砂,导致地面、隧道沉陷,影响周围建筑、管道安全;
(3)盾构出工作井洞口后,失去基座支撑,一旦控制不当,容易产生上抬或下沉,使得盾构偏离设计轴线,甚至无法正常施工;
(4)盾构进入接收井时,若事先位置测定有误或姿态调整、控制不当,或接收井内基座位置等不当,当盾构上基座后会产生姿态突变,造成洞口处成环衬砌轴线的突变、环缝拉开、圆环变形等不良现象。
(5)管片产生碎裂、环面不平、内外张角严重、纵缝喇叭大、环向旋转等不良现象。
2、盾构法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
(1)盾构掘进轴线偏差风险,即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推进的轴线过量偏移导致隧道实际轴线与设计轴线发生偏差。
(2)地表塌陷的风险,即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及人为控制不当导致地面塌陷,危机施工隧道、及地表建筑的安全。
(3)穿越河川的风险,当盾构通过河川时,如果距离河床较近,一旦河床土体受到较大扰动或土压力平衡控制不当,容易引起涌沙、河床坍塌及周围桥梁等建筑的位移、沉降乃至坍塌。
(4)穿越既有隧道的风险,当盾构通过既有隧道附近时,会对其周围土体产生扰动,若控制不当会导致既有隧道的位移、变形甚至塌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9
地铁的优点有:1、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2、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3、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 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4、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5、减少污染: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其他优点: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
1. 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是任何城市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
2. 准时,正点率一般比公交高。
3. 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行驶的最高时速普遍80公里,可超过100公里甚至有的达到了120公里。
第2个回答  2021-11-29
1、节省土地
由于地铁是建立在地下,因此比较节省土地,大城市的地价往往比较昂贵,而且交通比较拥堵,建立地铁既能为人们带来方便,又快捷又能节省时间,是比较有经济价值的。
2、保护环境
由于地铁运行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的干扰,而且运行速度快,许多人都会选择乘坐地铁,以此来避免交通拥堵,从而减小了私家车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多数地铁基本上都使用电能,因此不会有尾气排放,非常有利于保护环境。
3、运量大、效率高
相比汽车、公交车来说,地铁的运输量是非常大的,基本上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与之相比,从而避免了地面交通拥堵。此外,由于地铁线路比较独立,运行时不受干扰,因此比较准时,地铁一般不会出现晚点的情况,而且行驶速度要比汽车快得多,是大城市工作者必备的交通工具。
4、减少噪音
地铁建立在地底下,隔音效果好,减少了车辆带来的城市噪音,相对来说比较环保。
5、减少交通干扰
地铁的运输路线(查询相关线路可在Dir地铁线路图 Dir126.com)是独立的不与其他路线重叠,因此避免了其他车辆干扰情况的出现,提高了车辆行驶效率,节省通勤时间。
第3个回答  2021-11-29
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一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是任何城市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二是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行驶的时速可超过100公里。
地铁在许多城市交通中已担负起主要的乘客运输任务。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800万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铁,地铁担负了该市客运总量的44%。东京地铁的营运里程和客运量与莫斯科地铁十分接近。巴黎地铁的日客运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纽约的地铁营运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日客运总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占该市各种交通工具运量的60%。香港地铁总长虽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运量高达220万人次,最高时达到280万人次,如按地铁总长折算,完全可以与上述这些城市地铁相比美。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地铁,这些城市的交通状况将会怎样;如果没有地铁,这些城市也就不可能成为那样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减少污染: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第4个回答  2021-11-29
一、地铁不会堵车。从家里到公司的时间是可以明确确定的。在没有地铁的时候,如果我们想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打车或者去坐大巴的时间都是不可控的。路上的交通工具像汽车特别容易发生堵车这一现象。这就使得我们无法准确预估我们到达某一地点的时间,所以我们往往需要提前1~2个小时出发,但是在有了地铁之后不再需要这样,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提前半小时或者提前15分钟就可以。这就是地铁带来的第1个好处。
二、减少了环境污染。车辆排放尾气是现在重要的空气环境污染来源。当地铁能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时,人们基本上就不用再开车了。当城市中大部分人使用地铁或者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路面上的拥堵情况也会得到了缓解,尾气的排放也得到了控制,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地铁一般都是在地下运行的。不占用地面的交通空间。而且可以同时乘坐很多人,更为重要的是地铁的安全性远超过在路上自己开车。我们自己在路上开车的时候,往往需要关注路边突然窜出的电瓶车还有突然经过的行人等。但是这些在我们乘坐地铁时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地铁的通行环境一般是单一的、稳定的。
四、我们不用再担心找不到车位,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开车前我们总想着我们终于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了,开车后才发现一直在找停车位的路上。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城市找一个免费车位是多么的困难,收费车位往往也要担心是不是爆满。这些在乘坐地铁时完全不需要考虑。而且一个自己的私有车位往往也价值高昂,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