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祖国杰出人物的事迹

如题所述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9
新中国杰出的建筑专家——梁思成

何锦洲

梁思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茶坑村人,是梁启超的长子,1901年生于日本,少年时在日本神户市同文学校学习。

1912年9月,梁思成随父亲返祖国,在北京汇文学校、崇文高小读书。1915年,他到清华学堂中等科学习,擅长钢笔画,喜爱音乐,曾任《清华年报》美术编辑与清华学堂管乐队队长、第一小号手、短笛手。1923年在清华学堂(后名清华大学)毕业。

1924年6月,梁思成到美国,在康乃尔大学学习,稍后转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主攻建筑学。1925年,他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阅读后得知这本书是北京时代官府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施工的科技书籍。从此,他对中国建筑学研究兴趣大增。1927年,他获宾夕法尼亚建筑系硕士学位。随后,他到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继续深造。1928年,他和林徽音在加拿大结婚,后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考察建筑艺术,增长建筑知识。

同年8月,梁思成回到祖国,在辽宁省会沈阳东北大学任教授,创办建筑系,兼任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梁思成到北平(北京),应聘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古建筑。他带领调查组走遍荒山野岭,找寻古建筑遗址,先后对祖国10多个省的古建筑物,进行了实地调查与测量、绘制,撰写了《蓟县独乐寺山门考》、《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宝坻寺广济寺三大土殿》、《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赵县大石桥》等文稿。1937年,他与夫人、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家林徽音到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唐代的大佛光寺大殿木构建筑和太原附近的晋祠等,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论文。他对北京故宫的每一处建筑逐个进行了测量、研究,最后弄清了清代建筑的结构与形制,撰写了《清代营造则例》。

同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成由华北经华中到云南昆明。在万分艰苦情况下,他到各地勘探古崖墓和佛教、道教石窟摩崖雕刻。1939年,他迁到四川南溪县李庄,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员共同奋战,并运用该所图书资料深入研究古建筑,以便完成专研古代建筑的专著《营造法式》。

1941年,梁思成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2年,他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撰写《中国建筑史》,历时两年,1943年完成。在这本专著中,他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特征,作比较与分析,还从政治、伦理、道理、审美传统等多方面论述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是我国首部建筑史。1944年,他撰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以图为主,附英文说明,介绍我国建筑艺术及其结构、原理。他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一门新学科——“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同年,他被任为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他不光研究中国建筑,而且也关怀外国古建筑的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鉴于许多城市遭轰炸,他向美国等同盟军总部提议,要保护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两座古城,使其避免了在原子弹等战火中遭毁坏。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思成返北平。1946年,他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1月,他到美国考察,并耶鲁大学讲授《中国艺术史》,被聘为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47年春至夏,他以中国代表身份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在此期间,他出席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发表《唐宋雕塑》和《建筑发展》两项学术报告,194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回国返北平,他被选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冬,按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要求,他整理了《全国古建筑文物简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保护中国历史文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梁思成继续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在北京任清华大学营建系主任兼教授,并被聘为中央直属的修建处(后名建筑工程部)顾问,先后撰写了《宋营造法注释》、《中国艺术史雕塑篇》等著作,发表了有关建筑史、建筑理论、建筑艺术、科普文章90多篇。其中著名的有《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中国建筑的特点》、《古建筑序论》、《我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等,并在美国百科全书上发表了《中国建筑与艺术》。他历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科学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期间,他对保护首都北京古文物建筑提出过许多宝贵建议,对保存团城与成贤街牌楼均作出重大贡献。

1950年春,他主持设计国徽图案,获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随后,他被授权修改国旗方案,设计了国旗尺寸与长、宽比例,及五星的位置及其大小比例,绘制了第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图。

1951年,梁思成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亲自主持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碑身应座落在舒展的平台上,同天安门广场联成一片,使群众可缓步踏上平台,纪念民主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英雄烈士。这个方案获得党、政府、政协领导人同意后,他马不停蹄同林徽音一起,分析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决定采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发展的先进艺术风格,以表达千千万万人民对不朽的英雄烈士的敬仰与怀念。

1952年,梁思成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科协、科联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50年代中后期,他参加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梁思成对自己的故乡一往情深。1962年,他南下广西调查。他特意趁机返回故里江门新会茶坑村,同乡村父老团聚,共叙友谊乡情,并指导了新会县城华侨大厦改建工程,对江门新会建设提出了许多十分宝贵的建议。在首都工作期间,梁思成应广州市长朱光的邀请,对广州市总体规划设想提了许多原则性的建议。他的《清式营造法则》,曾被过去的广东省襄 勤大学建筑系作为中国建筑专题的教材,为中国建筑学在广东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江苏省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发展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中日友好事业的发展。英国杰出的建筑学家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梁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971年1月9日,他在北京因病逝世。有关部门将他的专著、文章,编辑收入《梁思成文集》。

参考资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