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里的人,没有农村人传宗接代的观念强呢?

如题所述

不少农村以前普遍存在着家中,多儿多女的现象,那时候的农民在结婚之后,非要生个儿子不可,他们认为有了儿子之后,“香火”才能延续下去。

但反观在城市里,有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是男是女,他们都无所谓。那么为什么城市的人,传宗接代的观念没有农村那么强呢?

农村为什么传宗接代的观念,那么强

想要搞清楚,城市传宗接代的观念,为什么没有农村那么强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为什么农村对传宗接代这么的看重?

先来看看传宗接代,这词的意思,清代李伯元在他所著的《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中提到:

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份身家,百年后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从古人对传宗接代的记载来看,一个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在他百年后,这份家业他是带不走的,既然带不走,就需要有一个继承的人,这样才不会使自己努力一辈子的成果化为乌有。但为什么这后代,不能由女的来完成呢?

这就涉及到农村传统的宗族姓氏,及其传统女方结婚之后,孩子都是随男方姓的做法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宗祠的族谱上,都会记载着男丁的姓名,而女方通常是不入族谱的,就是有入,也只有写上某某氏,不会写上全名。这也意味着,女方在传统农村文化当中,并不能被当成传宗接代的人,只有男丁才可以。

另一个女方不能被当成传宗接代人,是因为女儿总会出嫁的,她们嫁出去之后,所生的小孩,也是外姓人了。而氏族族谱上,只有记载那些同姓的族人,不会记载那些外姓的人,哪怕是同姓族人女方所生的后代也不行。

造成这个原因的出现,也不能片面的说,是男女不平等的关系,这和上千年来,父系社会一真在主导有关。

以前古人对三纲五常的人伦之道,很是看重,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到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无后就是指后代,可见这种传宗接代的思想,是属于传统的儒家一种文化。

搞明白传宗接代的意思,我们也就能轻易了解,农村人对传宗接代的观念为什么那么强烈了。

首先:农村很多地方,现在都保留有宗祠,而这宗祠你在城市里,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农村对于宗祠的传承,还是保留得比较好。有宗祠也意味着有族谱,而农村生活本身就是个人情关系浓厚的地方,如果你在农村生活,你后人没有进入族谱里。

我相信有很多村民,都无法接受这一点。因此,他们也只能拼命想办法生个儿子,让他进入族谱当中,这样不但自己香火不断,也方便后代寻根问祖。

然后:农村农民他们的收入普遍不高,等老了之后也没有退休金,这时候的养老,只能指望儿子他们来负责,这也是传统的养儿防老。

反观城市的人,他们有单位,退休后的退休金,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要,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不需要来养儿防老。

再者:在以前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计划生育,要是违反了计划生育,对于不同人群,处罚的后果也不一样。

因为农民没有正当的职业与单位,如果他们超生了,只能进行金钱上的处罚,但城市有工作的人,他们要是超生了,可是会面临丢工作的风险。

这也导致了,即使城市有批人也有传宗接代的想法,但在工作与后代之间,他们只能选择保住工作。毕竟有了工作,生活才能持续下去。

最后:农村人因为文化,普遍没有城市人高,他们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封建的,他们对于传统的文化,一直是默认沿袭、遵从下来。但城市人因接受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对于传统一些规矩,会去打破那些常规。

比如:老一辈的农民,他们为后代倾尽所有,毫无保留的付出,但这一做法,有人认为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不值得推崇。也有人觉得没有能力,给后代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只为自己传宗接代,就生很多子女,也是不负责的做法。

这种不同观念的偏差,也就导致了,城市一些人对于后代这概念上,并没有那么强烈,有人甚至为了不使自己生活品质受到影响,选择不婚族、丁克族。

结论:

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强烈,主要是因为农村特殊的环境造成的,像是农村有宗祠,农村要是没有后代,邻居们会指指点点,还有老一辈农村人普遍对传统的文化,保持着奉行故事的态度。

而城市对于传宗接代的观念没有那么强烈,除了与城市环境造成有关,也和他们所受到知识面更广有关。

这一点可以从农村新生代农民身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新生代农民文化都比父母高,不少人也像城市人一样,对传宗接代,没有父母那么强烈。哪怕父母一直在催,你们两口子,努力一下,再生个男丁吧?他们再也不会像老一辈的人,听从父母的安排,再生一个,他们的选择是,不为所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30
因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截然不同。城市是依靠大工业发展起来的工商业社会,大多数人作为打工族(即无产阶级),他们由于自身作为劳动力,为老板(资本家)出卖体力脑力来换取工资,来满足生存,我们都知道,资本要增殖、资产阶级要发财,他就要不断压榨劳动力(员工)的剩余价值(利润),所以劳动力(员工)在资本家(老板)眼里仅仅是一个个商品而已,工资就是价格。如果能用最低的价格(工资)购买一个劳动力,让他干和其他人同样重或更重的活,通过劳动生产更多商品,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利润),岂不是美滋滋?所以城市里的大多数人,尤其是打工族(无产阶级),他们手中的财富仅仅够他们不至于死亡而已,他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客观物质条件就消灭了,客观现实决定主观意识,他们传宗接代自然就慢慢淡化、消失了。反观农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旧是自耕农的自给自足无忧无虑,自己家的地自己种,春种秋收,无忧无虑,不用担心找工作,不用担心还贷款,不参与社会竞争。这种小资产阶级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走后,还有房子和田地,得留给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