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十件国际大事

如题所述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1月,以色列前进党领导人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政府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2月2日,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在从沙特阿拉伯杜巴港开往埃及塞法杰港途中发生故障后在红海沉没,船上1000多人遇难,380多人受伤。调查显示,客轮在事发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埃及总检察长指控客轮沉没事件中的6名责任人犯有玩忽职守罪,对他们正式提起诉讼,并对逃逸海外的事故船所属公司的老板发出国际通缉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还将59名涉嫌玩忽职守人员移交纪律法院审判。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2月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伊境内反美力量活跃,暴力袭击频仍,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在冲突中丧生,约42万人逃离家园。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活动,驻伊美军已有近3000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伊拉克乱局对美国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对伊政策持强硬态度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绑架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峰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对今后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6
一、驻伊美军损失惨重 伊拉克局势依然严峻 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调整对伊拉克政策,主要涉及向伊增兵。但美国陆续增兵约3万人后,伊拉克安全局势并未好转,各类暴力袭击事件仍然频发。据伊拉克媒体统计,一年来,暴力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万伊拉克人死亡;驻伊美军死亡约900人,成为自2003年伊战以来美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年。与此同时,伊拉克国内各派别分歧扩大,民族和解远未实现,经济重建举步维艰。 二、俄反制美战略紧逼 俄美关系降温 1月下旬,美国要求与波兰和捷克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俄罗斯认为,美在东欧建立反导基地威胁俄安全利益。俄美矛盾由此尖锐化。2月,俄总统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抨击美国外交政策,称美在全球滥用武力,北约东扩威胁俄安全。8月,俄恢复中断了15年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12月,俄海军舰队恢复例行远洋航行。12月12日,俄正式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美两国关系降温。 三、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 半岛形势趋向好转 7月14日,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出现重大进展。11月29日,由中韩日美俄五国官员和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在结束朝鲜之行后说,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工作进展顺利。一年来,朝韩关系继续改善。10月3日至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共同签署了《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朝韩关系继续升温为解决朝核问题、缓和地区局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四、联合国派遣混合维和部队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取得进展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约2.6万人的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部队。10月27日,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派别在利比亚苏尔特恢复和谈,这是国际社会推动达尔富尔和平进程的新起点,是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派别对话的新契机。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首批维和工兵分队先遣分队于11月24日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五、美次贷危机拖累经济增长 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8月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向金融市场注资240亿美元,以应付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造成的冲击。此后,美联储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央行多次注资。今年春天开始显露的次贷危机,给西方一些银行和投资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美国股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9%,大大低于去年的2.9%。 六、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 制宪危机有所化解 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以取代2005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从而实际上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进程。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都将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旨在让扩大后的欧盟更好地运转。新条约于12月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并将于2009年1月在各成员国批准后生效。 七、全球气候变化举世关注 “巴厘岛路线图”艰难出台 11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最后部分,指出全球变暖不容置疑。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今年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12月3日至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设定了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 八、东盟签署《东盟宪章》 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11月20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宪章首次明确写入了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就东盟发展的目标、原则、地位以及框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东盟成立40年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宪章尚需各成员国根据其法定程序批准,待最后一个成员国提交批准文本30日后生效。 九、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 11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08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升至每桶99.29美元,逼近100美元大关。此后,油价持续高位震荡。12月5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收市价曾跌至每桶87.49美元,目前仍在90美元上下波动。原油需求旺盛而供应偏紧、美元大幅贬值、一些产油国地缘政治形势紧张,以及投资者投机炒作等,是推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 十、中东和会在美举行 巴以和平进程艰难重启 11月27日,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事关巴以未来谈判框架的《共同谅解文件》达成一致,巴以代表从28日起举行和谈,双方表示将力争在明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中国外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阐述了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在巴勒斯坦内部分歧公开化、巴以暴力冲突加剧的形势下,这次有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会议对重启巴以和平进程有积极作用,但舆论普遍认为和谈进程仍将十分艰难
第2个回答  2023-05-09
1. 伊拉克战争持续:2007年,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数千名美国和联军士兵遭到袭击和死亡。2. 金融危机暴露:2007年,美国房贷市场崩溃,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令全球股市和经济受到重大打击。3. 欧盟扩张: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使欧盟成员国总数增至27个。4. 英国发生恐怖袭击:2007年,伦敦市中心发生两起恐怖袭击,导致数十人受伤。5. 奥巴马成为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2007年,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美国人总统候选人。6. 中国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卫星: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7. 美国国会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立法,但该法案最终未被签署成为法律。8. 泰国军事政变:2007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总理他信·西那瓦,导致该国政局动荡。9. 救援印度尼西亚地震和海啸灾害:2007年9月和10月,印度尼西亚分别发生地震和海啸灾害,造成数千人死亡和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全球各国向印度尼西亚提供救援和援助。10. 苏格兰释放利比亚唐人街企业家:2007年,苏格兰政府释放了利比亚唐人街企业家阿卜杜拉·赛义德,这引发了对苏格兰政府道德合理性的广泛争议。
第3个回答  2023-05-13
1.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2. 伊拉克战争持续:自2003年以来,伊拉克战争一直持续,2007年仍在继续。3. 布什与普京关系紧张:美国总统布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两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存在分歧。4. 缅甸政变:2007年9月,缅甸发生政变,军方掌握了政权。5. 索马里动荡:索马里政治局势不稳定,动荡不安。6. 巴基斯坦危机:2007年,巴基斯坦政治危机爆发,总统穆沙拉夫宣布实行紧急状态。7. 法国总统萨科齐当选:2007年5月,尼古拉·萨科齐在法国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8. 印度经济发展:印度经济在2007年继续快速发展,被视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之一。9. 英美关系紧张:英美关系因为伊拉克战争等问题愈发紧张。10. 美国移民政策改革:2007年,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移民政策改革来解决移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