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意志不够坚定?

如题所述

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合称为三大心理过程。其中,意志过程最能体现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一、独立性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自己有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而独立性则是与理智地分析和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是相联系的。独立性的人对于自己的决定和执行这些决定是经过理智思考的:决定的实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实行的,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与独立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受暗示性表现为盲从、没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易受暗示性的人行为动机不是从自己已形成的观点和信念产生的,而是受他人影响的结果。二、坚定性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高度坚定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充满必胜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既不为无效的愿望所驱使,也不被预想的方法所束缚。为了达到目的,他坚毅有恒,百折不回。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与坚定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动摇性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的目的,不加分析便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这种人不善于迫使自己去达到预定的目的,偶遇挫折便望而却步,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刚愎、执拗是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智的评价,总是独行其是。这种人不能客观地认识形势,尽管事实证明他的行为是错的,但仍一成不变,自以为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表面上不同,实质上都是对待困难的错误态度,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三、果断性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的。果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方法以及可能的后果,都有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所以当事态发展到最紧急关头的时候,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毫不动摇,毫不退缩。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优柔寡断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在采取决定时,他迟疑不决,三心二意;到了紧急关头,只好不加思索,仓猝决定,作出决定后又反悔,甚至开始行动之后,还怀疑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优柔寡断是缺乏勇气、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四、自制力自制力是善于统制自我的能力。如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能力等。在意志行动中,与目标不相一致的欲望的诱惑、消极的情绪(例如厌倦、懒惰、恐惧)等都会干扰人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有自制力的人,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有高度自制力的人,为了崇高的目的,不仅能够忍受各种痛苦和灾难,而且在必要时还能视死如归。自制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过不改等,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必须注意,意志品质都有它的具体内容,不能离开具体内容,抽象地加以评价。对于意志品质,我们应当联系其具体内容,从社会的角度和道德的角度来加以评价。上述各种意志品质都是互有联系的。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品质,就必然会在性格上带来某种缺陷。...意志控制 意志控制是指个人能左右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使之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意志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向的,即按照主体的期望和目的来改变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内向的,即按照主体的期望和目的来改变或塑造自身的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前者,如我们改造贫瘠土地使之成肥沃良田,我们采取改革措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等;后者,如我们坚持科学的锻炼方法加强身体的素质,我们按照内化了的社会期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等等。意志对环境的控制和对自身的控制是密切联系的。这种控制作用是通过对行动的激励和克制来实现的。激励表现为推动人为达到目的而积极行动起来。例如,为了掌握外语,意志推动着人去听外语广播、背单词、寻找资料、从事翻译等等。克制则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的目的相矛盾的行动。例如,为了掌握外语,意志促进人克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喜欢睡懒觉)或放弃某些妨碍他学习的活动(下棋、打牌等)。因此,在具体的活动中意志对行动控制的激励和克制是互相联系的。为达到预定的目的所采取的行动愈有力,就愈能克制与预定的目的相矛盾的行动;反之,愈能克制与预定的目的相矛盾的行动,为达到预定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就愈有力。正是通过这种激励与克制的作用,意志实现着人对自身、对环境的控制作用。意志控制,要消除在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内部障碍是指与实现目的相冲突的内心干扰。如对实现目的缺乏信心、决心以及疲劳、分心等。外部障碍是指外界的干扰,如资金不足、材料缺乏、工具陈旧落后、天气恶劣等,或来自他人的阻挠、讥讽和打击等精神压力。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意志的控制作用才能贯彻到底,实现预定的目的。人们的意志控制能力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些人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在外界压力面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倾向于承担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责任,而不把责任归咎于环境或命运。有些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冲动,在实际行动中经常摇摆不定,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环境或命运,而不愿自己来承担责任。在行为结果的归因方面人与人之间有稳定的差异。可以把人们分为内在控制型和外在控制型的,即相信能够控制环境的人(内控型)和相信被环境所控制的人(外控型)。外控型表现突出的人,通常把责任归咎于环境或命运,很少能看到自己的能力或努力与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而内控型的人,自信心强,倾向于自己承担责任,经常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或努力与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失控 当人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自己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这就叫失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都有可能成为威胁性的因素使我们失去对事件的控制能力。例如,山洪爆发.、交通中断耽误了既定的约会,恋爱中的男女因受家长的反对而不能结合等等。失控的时间有长有短。像考试失利这种失控,时间较短,经过努力可能很快会消除。而监狱中的死因,他的失控时间就长了。失控时,人们的反应虽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寻找信息、对困境反应加剧、产生抗争或消沉等行为反应。(一)寻找信息一个人失控后最先产生的反应是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以形成对所处困境的合适的认识。对更多信息的需求往往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对环境影响更加敏感;二是对获得信息的加工更加粗糙。例如,一个人患了一种自己不懂的疾病时往往想方设法寻找信息来认识疾病,他对医生和周围人们关于疾病的谈话会特别敏感,对获得信息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如果失控者获得了更多信息,对所处困境可能会有较全面的认识,也可能会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从而恢复对事件的控制。(二)对困境反应的加剧人在失控时都有恢复控制的倾向。在一个实验(Ovsiankina,1928)中,让被试做简单的作业,如堆积木、数珠子、做粘土手工等,中途以主试叫被试出室外为理由令被试中断作业。等一会儿他们回到了室内,这时所有被试无一例外地都自动重新开始作业(重新开始率为100%)。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被试正在进行某种作业的中途令其停止现作业,换做其他作业。这时被试明显地表现出想尽快完成该作业以便重新去做被中断了的作业(重新开始率为79%),即使主试明确禁止,他们仍要完成被中断了的作业。失控后,如果人对困境事先没有预料到,其消极影响会更大。实验证明,给被试以电击、噪音等困扰物,如果他们不能获得关于困扰物的信息,不能控制这些困扰物,其消极反应就会加剧,如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率加快,出现紧张焦虑等反应。在另一个实险(Glass & Singer,1972)中,让三组被试分别在无噪音、被试不可控制的噪音和被试可以控制的噪音的实验条件下完成一项作业,然后让两组被试在无噪音条件下再完成一项作业,结果发现,不可控制的噪音不仅干扰了第一项任务的完成,而且也降低了后一项任务的完成水平;而可控制噪音组则不影响后一项任务的完成水平。这说明,失控在困境消失之后,仍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三)抗争或消沉失控后的挫折行为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最突出的是抗争和消沉两种挫折反应。当人已有的控制能力或将具有的控制能力被强行取消或受到威胁时就有可能产生抗争(或反抗)反应。引起抗争的主要因素是对结果进行自由选择受到了威胁,而本来可以做的选择被外力取消,或者自己将要做出选择时受到外界的压力,这时人们就会抗争或反抗。在失控时,如果人对选择自由的期望越大(认为结果的价值越大)、控制能力的取消会影响其他方面的选择自由,则引起抗争的强度就越大。失控时抗争会引起下列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1)产生愤怒、敌意和攻击情绪。如果你夺走幼儿手中的玩具或挡住他前进的道路时,他会产生愤怒、敌意和攻击反应。如果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也会产生上述的情绪反应。(2)竭力挽回失去的控制能力。上例中的幼儿会从你手中要回玩具、冲破你的“防线”;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成人会竭力抗争、要求有公正的待遇。(3)对结果的认识会发生改变。被外力强制取消的选择结果变得更有吸引力而留下来的结果则变得更不合自己的心意。例如,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如果被外力强制拆散,就会产生上述认识上的改变。(4)产生选择自由的象征性恢复。一个人受挫折后常产生各种幻想,以象征的方式恢复失去的控制。消沉是失控的另一种反应。在很多方面,它正好与抗争相反。抗争会产生愤怒和敌意,并努力挽回失去的自由,而消沉则自认失败并放弃改变困境的努力。消沉常产生于试图努力改变某种不利情形屡遭失败的时候。如果屡次挽回控制力都没有成功,人就有可能停止努力,产生消沉。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失控所产生的消沉可能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在其他的事情上也放弃自己应有的努力,甚至将可控制的事件误认为是不能控制的。消沉还可能造成长期的焦虑和抑郁症。失控后,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竭力挽回控制力,以达到目的。有的人失控后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心理学上把经得起挫折而免于精神崩溃、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为挫折容忍力。不少研究表明,失控后产生抗争或消沉与下列一些条件有关:(1)强内控型者较易导致抗争,而强外控型者则较易导致消沉。(2)过去失控经验少者更容易产生抗争,而经历多次失控者则更易引起消沉。(3)一般失控后容易立即产生抗争,而在抗争中所做的挽回控制力的努力失败之后则容易产生消沉。(4)长期习惯于有控制力的人(如中年有成就的男性)易产生抗争,而没有什么控制经验的人(如妇女和儿童)在遇见改变不了的困难时则易于放弃。人生的征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控、挫折时常有可能发生。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地与困难作斗争来锻炼自己的挫折容忍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挫折容忍力是通过与困难作斗争、战胜挫折、消除失控而培养起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人都是感性的,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很多的想法,意志不够坚定,也在情理之中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在你的脑海里有了规划,而这个事情是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的苦难,你没有规划在内,即使规划在内了,也没有想过会有这么苦,所以想放弃是人之常情,能坚持下来,就是人们所说的克服困难,意志坚定了

这就好像两个相恋的人,一开始两个人是憧憬美好的未来的,因为他现在是最甜蜜的,慢慢的突然发现日子过着过着对方的心意就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对方的意志不够坚定,对吗?当然也是因为生活中经历了很多事情,一开始停留的两个美好点,都在慢慢的扩散之中,散着散着,离得越来越远了,心就改变了

所以不要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的许诺,因为,在那个地点那个时刻,那个人他是真心的许诺的,而在,经过一年,两年,十年这个人,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他会改变,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不坚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人的意志不够坚定,是因为时间慢慢正在改变一切,当初的起点已经慢慢的有了变化,就好像蝴蝶效应一样,一点一点的找不到原来的影子了

第2个回答  2021-03-14
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合称为三大心理过程。其中,意志过程最能体现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一、独立性独立性表现为一个人自己有能力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执行这些决定,有责任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深信这样的行为是切实可行的。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而独立性则是与理智地分析和吸取他人的合理意见是相联系的。独立性的人对于自己的决定和执行这些决定是经过理智思考的:决定的实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实行的,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与独立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受暗示性表现为盲从、没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易受暗示性的人行为动机不是从自己已形成的观点和信念产生的,而是受他人影响的结果。二、坚定性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高度坚定性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充满必胜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既不为无效的愿望所驱使,也不被预想的方法所束缚。为了达到目的,他坚毅有恒,百折不回。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定性的表现。与坚定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动摇性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的目的,不加分析便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这种人不善于迫使自己去达到预定的目的,偶遇挫折便望而却步,做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刚愎、执拗是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智的评价,总是独行其是。这种人不能客观地认识形势,尽管事实证明他的行为是错的,但仍一成不变,自以为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表面上不同,实质上都是对待困难的错误态度,属于消极的意志品质。三、果断性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的。果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方法以及可能的后果,都有深刻的认识和清醒的估计,所以当事态发展到最紧急关头的时候,能当机立断、及时行动,毫不动摇,毫不退缩。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优柔寡断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在采取决定时,他迟疑不决,三心二意;到了紧急关头,只好不加思索,仓猝决定,作出决定后又反悔,甚至开始行动之后,还怀疑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优柔寡断是缺乏勇气、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四、自制力自制力是善于统制自我的能力。如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能力等。在意志行动中,与目标不相一致的欲望的诱惑、消极的情绪(例如厌倦、懒惰、恐惧)等都会干扰人作出决定和执行决定。有自制力的人,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有高度自制力的人,为了崇高的目的,不仅能够忍受各种痛苦和灾难,而且在必要时还能视死如归。自制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过不改等,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必须注意,意志品质都有它的具体内容,不能离开具体内容,抽象地加以评价。对于意志品质,我们应当联系其具体内容,从社会的角度和道德的角度来加以评价。上述各种意志品质都是互有联系的。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品质,就必然会在性格上带来某种缺陷。...意志控制 意志控制是指个人能左右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使之与期望的目的相一致的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4
深入黑暗的挑战

也许在读这本书之前,你还不太了解那个沿刚果河逆流而上的英雄——斯坦利。

1869年,斯坦利第一次深入非洲,是为了找到在那里失踪的苏格兰传教士利文斯通。而他四十六岁时已经成了老牌的探险家,正在第三次征服非洲。

他在走向一片在地图上没有任何显示的雨林之前,让部分队员留守在河边营地等待物资补给。

就在斯坦利离开之后,所有留下的人都失控了。他们拒绝给当地的原住居民治病,他们绑架、购买年轻非洲女子,甚至花钱请食人族吃一个11岁的孩子,他们就站在旁边用素描记录着这血腥的全过程。

而在这支留守小队发狂的时候,斯坦利正在更蛮荒的环境中维持纪律。

他带着先遣分队在浓密的雨林里挣扎了几个月,他们走过了齐腰的沼泽,赶走了咬人的蚂蚁,有一段时间,他们中间每天都有几个人死于疾病和饥饿。

跟随斯坦利一起进入“非洲黑暗之地”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跟着他走了出来。

你很难想出历史上有哪个探险家像他们一样,如此深入蛮荒之地、忍受如此长时间的痛苦和挣扎。

然而,斯坦利闯过了所有的难关,一次又一次地探险,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他的同伴在钦佩他仁慈善良和临危不惧的同时,更惊叹于他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斯坦利坦言:“就我自己而言,我绝不会说大自然是格外美丽的,但是,我要说,我这个原本粗野、没教养、没耐心的人,就是从非洲的经历中受到教育的。”

那么,那些教育教会了他什么?为什么蛮荒没有让他暴露本性呢?

如果说自制力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那么斯坦利在这方面真的可以算作是先天不足。

他出生于威尔士,母亲是个十八岁的未婚女子,这个女子在生下他之后,又与其他至少两个男人生下了四个私生子。

他从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生下他之后,就把他交给了外祖父。他一直由外祖父照顾着,直到外祖父去世,当时他六岁。

后来一个家庭收养了他,没过多久,这个家庭的家长说要带他去玩,结果把他带到了一个大大的济贫院中。

长大后的斯坦利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收养他的家长逃跑了,石头房子的门狠狠地将他和外面的世界切断,那是他第一次体验到“遗弃”。

这个叫斯坦利的男孩穷极一生都在掩盖济贫院那段耻辱的日子,和私生子身份在他身上留下的污点,也是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故意让自己受罪,来锻炼意志力,因为他觉得,唯有拥有超强的意志力,才能彻底地与过去的不堪说再见。

“我想一心做事,自我克制、不知疲倦,从而变成我自己的主人。”这是斯坦利的真实想法,但在到了非洲之后,他意识到,任何人的意志都是有限度的。

虽然他认为非洲的经历最终让他变强了,但是他也看到了非洲让不习惯严酷和诱惑的人付出了代价。

在他第一次了解到留守小队的残暴时,他写道:

在家的时候,这些人没理由展现他们天生的野蛮,他们突然被移植到非洲的苦难里,被掠夺了酒肉、书籍、社交,热病摧毁了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善良的本性被焦虑磨灭了,幸福快乐也被苦难代替了,所以他们变成了他们都不敢相信的残暴的样子。

斯坦利对留守小队暴行的解释和一个心理学上专业的词汇如出一辙——情绪温差。

人在理性、冷静的低温状态,体会不到在充满激情和欲望的高温状态会有何表现。

情绪温差是我们进行自我控制时最常面临的一个挑战,就像我一个在加拿大公社的朋友观察到的那样。

她是公社里唯一的女孩子,那个公社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只消费最健康的食物。而她的母亲却认为孩子应该时不时地吃吃超市的曲奇,所以无论其他人多么反对,她的母亲依然坚持买曲奇。

但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曲奇总是消失。直到后来她才明白,那些大人们在白天抵制完垃圾食品损耗了意志力后,深夜,对垃圾食品的反对已经比不上对曲奇的渴望了。

成年人似乎也遇到了情绪温差,他们白天抨击垃圾食品,但他们意识不到,一旦累了,他们会有多么渴望那些曲奇。

为未来制定行为规范时,你大多处于冷静状态,所以你会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不饿的时候,你真的容易同意节食,性没有被唤醒时,你也真的容易禁欲。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所有的事情都依靠意志力,把意志力省下来去应付那些紧急的情况吧。

斯坦利第一次见识到非洲深入黑暗的苦难的时候才30岁,他艰难地在沼泽中跋涉,不时地和疟疾做着斗争。一患疟疾,他就头晕眼花、上吐下泻。

一次次的发烧让他烦恼,而更让他沮丧的是资深人士的警告,他们说如果继续往前走,他会死的。

但是,一天晚上,在没发烧的时候,他在烛光下给自己写了一张纸条——

“我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去兑现,我永远不会放弃,没有哪个活人能阻止我,只有死亡能阻止我,不,连死亡都不能,我不该死、我不会死、我不能死。”

我很难想象斯坦利真的相信他或者他的纸条能吓退死神,但写纸条确实算是一种策略,而这个策略叫做预设底线。预设底线的本质就是,把自己锁在正道上。

你明白你会遇到强大的诱惑,你明白你的意志力会减弱、你会偏离正道,所以,你要把偏离正道的可能性变成零,或者把偏离正道变得超级丢脸、罪大恶极。

如果你想确保自己不再赌博,那么你最好远离赌场,而不是在赌桌前徘徊,指望朋友阻止你下注。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让赌场把你列入“赢了也拿不到钱名单”。

图片让自己更高尚一点

我记得斯坦利在最后一次探险结束后总结过两条原则——第一,自制力比火药更不可或缺;第二,如果对要打交道的原住居民没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就不能在各种苦难面前保持长久的自制力。

斯坦利让我们意识到自制不是自私,意志力让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克服个人获得短期利益的冲动。这一点,在海军突击队的魔鬼训练周里也体现过。

魔鬼训练周的残酷堪比斯坦利的非洲探险,队员每天的睡眠不足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跑步、游泳、攀爬、颤抖。

一般来说,每个突击队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完成不了训练,而通过考验的人,不一定是肌肉最发达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会超越自己的痛苦,收起自己的恐惧,问:“我该怎么帮助旁边的人?”

至今已经有无数的实验证明,专注于高尚想法的人,自制力更强。

支撑斯坦利走出丛林的,是他的信念,是他那个“我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的高尚的念头。

斯坦利穷极一生留给后代的,除了他在蛮荒之地为了保存力量所用的策略之外,一定还有更伟大的东西。正如非洲人看到的那样,他的“真正自我”就是他的意志。
第4个回答  2021-03-14
意志力,其实就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控力差的人往往难成大事,而自控能力强的人则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自控力强的人做事坚定有耐心,只要是明确了目标就能够坚定不移的实现目标,即便是中途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会积极的想办法应对和解决。而自控能力差的人总是动不动就打退堂鼓,遇到困难总是想着放弃目标,所以他们往往难以获得成功。比如说戒烟,意志力强的人应该是不费劲的就能把烟戒掉,而意志力差、自控能力差的人往往很难戒掉,常常是反复多次却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事实上,坚强的意志力或自控力也并不都是天生的,很多是可以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