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总是做一段时间就不想在做下去呢?

如题所述

你现在属于“不想上班”的状态

在2017年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表示,职场人【丧班】(讨厌上班却不得不上班)现象严重,40.6%的人自称【丧班晚期】;32.3%的人【中度丧班】,只有27.1%的人自称【没有/轻度丧班】。


什么是”不想上班“?

专业术语,叫“职业倦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佛罗伊登贝格尔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用来指人面对过度工作时产生的身体情绪的极度疲劳。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职业倦怠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名单中。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病~


那为什么产生倦怠?

    自我与环境的冲突感

    开始工作时,你一定憧憬过未来的工作环境,好的领导、和谐的同事关系、高大上的办公环境。而实际可能并不如此。所以这种冲突感就来了。

    付出与回报的冲突感

    人人心里有一杆“称”,你所认为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称”就是平衡的,相反,就会产生冲突感。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

存在主义认为,工作倦怠的根源在于人们相信生活、工作是有意义的。怀着初心、理想踏入职场,想成就一番事业。但当感受到了某种失败、或者现实与理想并不一致时,就会开始感到无助和绝望。


首先,要经营好亲密关系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社会关系网中所能获得的、来自身边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信任和关爱的人,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帮我们度过职业倦怠

发展至少1个与工作无关的兴趣我们的大脑需要不断尝试新鲜、不断更换跑道。一个与工作无关的兴趣,可以让大脑在不同跑道之间切换,缓解大脑对工作的疲惫感

其次,要管理自己的期望值

人对自己和外界的期望值越低,满足感就会越高。你要知道,外界能够给予你的,本来就不多,你要认清现实,把对外界不合理的期望值降下来

再就是,训练自己的幸福感

幸福是客观事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幸福感是主观感受,是可以主动获得的,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实现强化。人的幸福感,来源于你觉得自己被需要。静静思考你在职场、家庭、社会中的被需要,然后反复回味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幸福感。即便你不是踏着七彩祥云的英雄,你也一样可以成为充满幸福感的自己


    最后分享一句话:“别再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0
不同的人,他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就会变得思想非常的麻木,比如说你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你可能就会觉得教师的工作本来就是这样的,再没有什么别的区别了,你就会由此而产生厌烦感,变得特别的讨厌他不想再见到这个事物了。人们总是在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就会不想要再去见到他。当然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想要换一份工作。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这份工作了,而只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这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模式了。这个时候先不要着急的去辞职,你可以选择出去放松放松自己旅行一下,然后再回来继续工作,这样的话可能效率会更高。
第2个回答  2019-07-10
我觉得工作总是做一段时间就不想做下去呢,是因为你对这个工作没有太大的热情与兴趣,如果是你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的,你就会有下去的欲望,但是如果没有的话,你就会想的放弃。然后他的薪资也不是特别的高的,然后不会给你任何动力。
第3个回答  2019-07-10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一旦确定的话,可能你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每天去到办公室都是重复的事情,只是因为每一天做的都要就会让你觉得没有意思,而且也是因为不断地熟悉了,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什么难度,所以你就觉得没有什么前途。而且在了解了身边的人之后,发现现在的工作场合和自己遇到的人也没有多么的厉害,所以你就想要换一个工作,想要认识更多厉害的人,想要有一个工作能力更强的机会下,就想要有更多的工资。
第4个回答  2019-07-10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身体与精神感到疲劳的时候,工作总是做一段时间,然后就不想往下去做,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被累垮了,自己感觉每天都在很忙碌的生活,但是对于前途就感觉非常的迷茫,我觉得是没有精力去继续做下去,而且每天的工作量也是十分大的,然后自己也无法去完成,每天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然后就会觉得这种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就没有想下去的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