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的交通

如题所述

泰和县地处水陆要冲,“咽喉苏广、唇齿闽浙”,自古即为南北通衢。秦代开辟的京师通往岭南的“通南越道”即经过泰和。隋唐在县城东建有白下驿,沿用至明代。宋代在县西南和县东北分别置浩溪水驿和淘金水驿,沿用至明清。近代以来,由于战乱,交通发展缓慢。
1932年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赣粤线泰和段。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通过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建设,开始实现乡乡通公路。
自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开始,作为区域交通中心,泰和县的对外交通获得大发展的机会,经过赣粤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G72泉南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的修建和井冈山机场的扩建,迅速构建起包括航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在内的现代交通网络,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泰和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三级公路。泰和力争重新拥有历史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争得泰和在全国交通领域中的应有地位。
京九铁路贯通泰和县65公里,在县境内设有3个车站,位于县城新区的泰和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站,辐射旅游胜地井冈山及周边三县一市,为赣中南物资主要集散地。
G105、G319国道在县城纵横交汇,呈十字状贯穿泰和县;赣江由南而北纵流全境,上溯赣州,下达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
井冈山机场距县城西郊15公里,能满足空中客车320、波音737等以下机型的客机起降,设计年吞吐量28万人次,村村通公路三年决战工程顺利实施。泰和县基本形成以京九线为主干,承南接北,水陆空并进的高标准立体交通网络。 井冈山机场(又名泰和机场、泰和井冈山机场)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泰和县螺溪镇境内。因螺溪镇原名三都乡,该机场又常被称为“三都机场”。
井冈山机场开建于1970年,1973年竣工,2004年进行第1次扩建,2010年再次扩建,2015年进行第3次扩建。井冈山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00万人次,年客机起降能力12821架次,年货邮吞吐能力3500吨。井冈山机场的进出港航班可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天津、昆明、南宁、杭州、南京、长沙、厦门、海口、南昌等中心城市; 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泰和县城纵横交错,对外公路交通极其便利。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长2053公里。  G45大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北段在江西一般称为武吉高速公路,在吉安南出入口以南2km处与赣粤高速公路重叠,或分段称为昌泰高速公路、泰赣高速公路)从北至南纵贯泰和县,在县境内设有泰和和马市两个出入口。
G72泉南高速公路(在建,江西段分段称为石吉高速公路、吉莲高速公路)自东南的兴国县入泰和县境,至县城以北的石山乡与大广高速相连,规划在泰和境内设泰和东互通、泰和互通和泰和枢纽互通三个出入口。
S50泰井高速公路是自泰和至井冈山的省内横线高速公路,在泰和县境内设有泰井枢纽(泰井高速起点)、机场互通、禾市互通、白鹭湖互通和碧溪互通四个出入口。
G105国道自北部的吉安县进入泰和,途径泰和县城、马市、苏溪,向南进入万安县。
G319国道东接兴国县、西连井冈山市,横贯全县一半的乡镇,从东向西依次连接了老营盘、上圯、沙村、冠朝、塘洲、县城、南溪、螺溪、禾市、桥头和碧溪,是县内最重要的公路。 纵贯全县的赣江是县内主要航道,上溯赣州,下通长江,历史上,赣江水运曾泰和县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在泰和县城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受水电工程和降水量减少的影响,赣江通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公路、铁路运输的冲击,长途水路客运已经完全取消,内河货运也有所萎缩,仅局限于海铁联运集装箱、木材、砂石、石油等大宗货物的运输。
投资24亿元的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万合镇)预计将渠化航道38公里,有效提高赣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常年通行1000--3000吨级集装箱轮和散装货轮。
泰和县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绝大部分村镇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两岸居民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众多。赣江上原有永昌市、印霞江两处汽车轮渡,90年代初泰和大桥建成后,前者停止了运营。由于桥梁增多,短途班车班次增加,多数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渐减少。 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于2008年2月开工,其中泰和境内33公里,途径螺溪、南溪、马市、苏溪4个乡镇,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