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出了个什么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庞统出了个什么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从张松的撺掇,派遣法正前往荆州,邀请刘备入川以对抗汉中的张鲁。法正面对刘璋的软弱无能与昏聩不堪,暗地里也投靠了刘备,邀请刘备早早入川取刘璋而代之,共图霸业。

谋士庞统力劝刘备拿下西川,原因很清楚:目前,荆州已经人才殆尽,没有了发展余地,北有曹操、张鲁虎视眈眈,随时可南下侵扰,东有孙权占据江东,时时刻刻不忘夺回荆州之地,而此时的西川地区,有户就有百万,不愁粮饷,且土地肥沃,四野有大山阻隔,一旦为我所用,不出几年,霸业可信,中原可图。

刘备接到刘璋的亲笔信之后,思虑良久,认为与刘璋结盟对抗张鲁,不失为一条发展壮大自己的良策。于是,刘备让军事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刘备亲自与谋士庞士元一起统兵万人进入四川。在涪会盟期间,谋士庞士元、张松、法正力劝刘备趁此机会杀掉刘璋,这样西川就唾手可得。

而此时的刘备,居然耍起了假仁义,虚伪至极,竟然以“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拒绝了庞统、张松、法正等人提议。

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张松形式不周密败露,刘璋一经发现了刘备的均是企图。这下派兵据守关卡,不让刘备入蜀。这下,刘备才反应过来,派遣黄忠、卓膺挂帅攻下了涪城,还大摆筵席犒赏群臣。被庞统耻笑:“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后来,在征伐西蜀过程中,庞统中箭而亡,给刘备集团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就是刘备被批假仁义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因为庞统是因为他没有接纳这个意见而死的,所以说百姓都觉得他是假仁慈。百姓们认为既然他刘备是要打天下的,那么他采取意见的时候都肯定要采取很好的意见,不能让任何人死,但觉得如果当时采取了庞统的那个既然肯定不会有人死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益,但是最后刘备却没有采取这个意见,导致了庞统的死亡,可以说他是杀死庞统的直接凶手,所以百姓们都觉得他是假仁慈假仁义。

其实是当时发生这样的事,刘备就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无论怎么选,最后的结果都是百姓们会觉得他是在假装仁慈,并不是真正的仁慈。但是刘备当时确实是一直在为百姓着想,权衡了利弊之后,他还是选择了风险比较小的那一边。百姓们觉得他既然是嗯,要夺得天下的,那么为他们着想是必然的,但是后来的时候庞统却死了,他们觉得庞统这样一个尽心尽力为刘备效劳的人,最后却死了,而刘备却不管,以至于百姓对他产生了一个误解,也就是觉得他是假仁义。

百姓们其实是被当时的表象给迷惑了。他们觉得刘备后来选择了这条路导致了他人的死亡,而且同时他还得到了非常多的利益,所以说他们认为刘备是故意用庞统的死亡来换取这些利益的,因此他们觉得刘备是一个小人,他只是在假装仁义,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就不顾自己手下的性命。

总之,是因为刘备当时选择了不听庞统的意见,后来庞统却死亡了。所以说他被别人当做了假仁义。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庞统,是刘备手下与诸葛亮才能不相上下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有才之士,虽相貌上有所欠缺,但是却是十分有谋略,深得刘备重用。也许最开始诸葛亮帮刘备请庞统出山时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但是庞统在后来与刘备的相处中早一步看透了刘备的假仁义的面目,所出的谋略都非常合乎刘备的心理,于是刘备对庞统是愈发地重用了,这导致了诸葛亮有了危机感。诸葛亮竟在攻打西川的紧要关头发了一封 书信,大意是攻打西川对将帅可能会有大凶。

刘备这个人吧,毕竟珍惜自己的命,他听了诸葛亮的话后就开始摇摆不定了,一边是诸葛亮,一边是庞统,他开始头痛了,不知该听谁的话。于是他就旁敲侧击地问庞统,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人拿着铁棒要打我,你说这是不时大凶的征兆啊?庞统一听,就知道刘备这是更倾向于听诸葛亮的话了。但是在围困雒城时,他还是向刘备献上了三个计策,刘备选了中计,即假装回荆州,引诱敌方来攻击,用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将敌方擒拿。

但是在出发前,庞统的马突然不听使唤,刘备装着体谅庞统,将自己的马让给了他。刘备让出的马是狄卢马,这个马如果眼下有个泪槽,那它是一定会妨碍到主人的,这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刘备却将这样一匹马让给了庞统,而庞统呢,二话不说就骑上了马。

骑着狄卢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庞统(注意,庞统只是一名谋士,非武将),因为狄卢马被敌人认成刘备,被射杀而死。事后,刘备痛苦不已,为弥补心中愧疚很是照顾庞统之父,然而斯人已逝,死后再多的补偿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第3个回答  2019-07-29
急于立功的庞统,希望摆一个鸿门宴,直接兵不血刃的拿下益州。可是,刘备似乎因为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所以不愿意听从庞统的建议。
第4个回答  2019-07-29
庞统希望摆一个鸿门宴,拿下益州,可是,刘备似乎因为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所以不愿意听从庞统的建议,给那些认为刘备沽名钓誉的人留下了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