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施利芬为德国制定欧洲作战方针做出了哪些贡献?

如题所述

为德国制定欧洲作战方针的德军参谋总长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1833年2月28日生于柏林。他最初专攻法律,后来从军。1858进入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到总参谋部任职。

普奥战争期间,在普鲁士阿尔贝特亲王的参谋部工作,参加了克尼格雷茨战役。普法战争期间,任职于梅克伦堡第八军的参谋部。后任第一禁卫枪骑团团长。1886年,施利芬晋升少将。1888年12月4日晋升中将,任陆军军需总监和副总参谋长。1891年,施利芬成为德军总参谋长,开始了长达15年之久的总参谋长生涯。1911年,晋升陆军元帅。

1872年,施利芬的妻子死后,他变得冷漠和孤寂,经常讥讽同事,一心致力于尽可能完满地解决德国面临的战略困境。他是一位卓越的天才战略家,尽管对战争伦理漠不关心,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却符合科学规律。在他任总参谋长期间,研究了与法国和俄国两线作战中的战略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可以概括为,以时间差作战。他假设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即东线和西线。因为俄国不可能很快击败,所以他计划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大量兵力,迅速通过比利时和荷兰,以侧翼的移动击溃法国。考虑到俄国的原始铁路系统所造成的缓慢行军速度,他只在东线安排10个师以推迟沙皇部队的前进,直到法国被压倒为止。

在进攻法国时,他计划以距离巴黎178英里的德国边境城市梅斯为枢轴。由79个师组成的右翼,将以闪电战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身后要有第二后备军跟上。由8个师组成的较小的左翼,将留在法德边界。象一扇巨大的旋转门,德国人在这个绕着枢轴旋转的运动中,将一直横扫到法国沿海地区,从北面、西面和南面包围巴黎,然后转向东面。

他在退役后继续完善这一计划,要求进一步削弱左翼兵力,加强右翼力量。这是因为,如果法军离开他们的洛林要塞,将左翼德军赶向莱茵河,这样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东进的右翼将从后面包抄法国人。法军向德国推进得越深,将会发现他们处境越发被动。

冯·施利芬于1913年1月41日在柏林逝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