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的导演经历

如题所述

1967年,马丁踌躇满志地带上他的第一部影片《谁在敲我的门》参加了芝加哥电影节,但是没有找到发行商。1968年底,斯科赛斯再次回到母校纽约大学任教 。
1970年,美国东海岸群众反对越战的示威运动日益高涨。斯科塞斯深受感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拍摄了纪录片《街头事件》。影片由哈维·凯特尔和罗伯特·德尼罗主演。与此同时,一位B级片商同意发行《谁在敲我的门》,这部尘封已久的处女作终于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了。
1973年,斯科塞斯拍摄了构思已久的影片《穷街陋巷》 。
1974年,斯科塞斯尝试了女性题材影片《再见爱丽斯》。同年,拍摄纪录片《Italianamerican》。
1975年,剧作家保罗·施拉德找到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希望他们能够拍摄已完成两年之久的剧本《出租车司机》。斯科赛斯凭借此片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
1977年,米高梅公司投资拍摄大制作影片《纽约,纽约》,斯科塞斯应聘成为导演,并掌握了电影的最终剪辑权。在这部影片中,他开始以怀旧的手法创作电影音乐剧。电影中多处情节的设定与大众口味不符,结果票房成绩惨不忍睹。对于事业刚开始步入正轨的斯科赛斯而言,《纽约,纽约》的失败几乎是致命的。在此后的三年中,他根本没有机会去拍摄一部故事片。
1978年斯科赛斯拍摄有关“频段”(The Band)乐队的纪录片《最后的华尔兹》。
1980年斯科赛斯推出了最震撼人心的力作《愤怒的公牛》。这部影片改编自拳击手杰克·拉莫塔(的自传小说,透视了一位拳击冠军的沉浮。影片得到了8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罗伯特·德尼罗和塞尔玛·斯库马克如愿以偿地捧回了小金人。虽然此片在纽约电影评论界中好评如潮,却依然没能摆脱票房低迷的厄运 。
1983年,不甘心失败的斯科赛斯推出了讽刺美国电视媒体的影片《喜剧之王》,以检验他的票房号召力。
1985年,斯科赛斯试图完成一部自己一直梦想拍摄的影片《基督最后的诱惑》,但是最后一刻派拉蒙公司撤回了资金。于是,他拍摄了一部短小的黑色喜剧片 《下班后》,影片讲述了纽约大街上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随后他前往芝加哥拍摄《金钱本色》(1986年),该片是1961年的影片《江湖浪子》的续集。由于明星的作用以及剧本比较通俗,《金钱本色》为斯科赛斯赢来了商业上久违的成功 。
1988年,斯科赛斯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将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查斯基的小说《基督最后的诱惑》搬上银幕。
1989年,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伍迪·艾伦两位导演一道执导了电影《纽约故事》。
1990年,斯科赛斯将尼古拉斯·皮莱基的小说搬上了银幕,拍摄了黑帮影片《好家伙》。影片上映后,成为了该年卖座的影片之一 。该片获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5像提名。
1991年,重新拍摄了好莱坞1962年的经典惊悚片《恐怖角》。
1993年,拍摄了以19世纪纽约上层社会为背景的《纯真年代》。从这部电影来看,年过半百的斯科赛斯已经失去了当年拍摄《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时的力度与锐气。影片的背景是19世纪的纽约上流社会,通过手提拍摄,加上华丽的色彩和背景装饰,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压抑色彩,纯粹是一部礼仪剧 。
1995年,他再度与尼古拉斯·皮莱基联手,以《好家伙》的原班人马拍摄了揭露拉斯维加斯内幕的影片《赌城风云》。《赌城风云》反映了社会中纯真的迷失,大多数评论家们认为该片只是重提了《好家伙》中的一些问题 。
1999年,拍摄以纽约街头黑暗生活为主题的《穿梭鬼门关》。
2002年,拍摄把筹划已久的黑帮题材影片《纽约黑帮》。这部影片讲述了19世纪中期发生在纽约的暴力事件。影片无处不散发着大师的气息,斯科赛斯也因执导了这部影片而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 。
2004年,斯科赛斯再次启用迪卡普里奥主演自己的影片《飞行者》,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
2007年,斯科赛斯终凭《无间行者》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2010年,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指导拍摄犯罪惊悚片《禁闭岛》 。
2011年,拍摄首部儿童题材电影《雨果》,该片获第6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
2013年,再次联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拍摄电影《华尔街之狼》,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5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主角 。
2015年,拍摄历史题材小说改编电影《沉默》,背景在17世纪日本“禁教”时期,两名葡萄牙传教士偷渡进入日本,进行秘密活动,被捕后遭遇种种磨难,并经受对其信仰考验的故事。 。
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有望于马丁·斯科塞斯六度携手,合作一部名为《白城魔鬼》的新片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