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健康社工新时代标志是全面性?

如题所述

党的十九大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最重要判断,将全方位地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适应新时代,作为社会工作重要领域的健康社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明确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要求。融入新时代是当前阶段我国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迫切任务。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健康社会工作需要实现三个融入:一是融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对全民健康的维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脱贫攻坚不仅有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健康指标。许多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健康支持系统残缺不全,家庭健康内生力严重不足,社会工作应以其接地气的专业优势为老百姓提供健康服务。二是融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生活需求的服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高的基础,开始更加关注健康,包括健康身体的维护、健康环境的营造、健康权利和健康公平的实现、健康生活和健康安全的保障。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宗旨更利于在健康领域及时做出回应。三是融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总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社会工作要抓住时机,积极融入,促进社会工作和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全面融合和有效融通。其次,构建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的新体系。新时代的健康社会工作将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多个方面为其指明了方向。其一,健康社会工作要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而做好人民健康这篇大文章,需要有宏观视野,与我国基本国情、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医疗卫生发展现状相结合,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渐次推进。其二,健康社会工作要全方位、全周期介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也是对健康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健康社会工作的全方位、全周期体现在预防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保健社会工作以及健康管理社会工作等环节,体现在从健康出发对有需要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凸显人性关怀的社会照顾,贯穿于人们生、老、病、临终各个时间或状态,还需要拓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等层面的服务。其三,健康社会工作要有重点、有特色地深入。要开展健康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界定其在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体制中的地位;结合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确立,实现健康社会工作从关注疾病状态下的介入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拓展,从医院服务向社区服务延伸;要明确优先介入领域,开展公共卫生和预防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老年健康社会工作、各类特需社会工作(如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健康应急社会工作)等。最后,培养健康社会工作实践的新人才。人才是新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新时代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人才建设的紧密跟进。在人才培养途径上,院校、医疗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应共同发力,依托“双一流”高校的引领,其他高校医务(健康)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发挥主渠道、主基地作用;依托现有医务(健康)社会工作一线服务机构,包括医疗卫生部门和开展健康服务的社会组织,加强健康社会工作人才实务培养。在人才培养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应与医务(健康)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相结合,合理配置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医务与健康基本知识课程、卫生与健康政策课程等比例与结构,稳定专业性、体现复合性、突出应用性,培养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健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新时代健康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病患的就医信心、治疗获得感和就医安全感,有利于推广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提升人民的健康生活幸福感,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实现。它的发展正当其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