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如题所述

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素质培养的范围:人的素质保罗万象,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要树立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种观念:

1.要树立全员育人观:学生素质培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全部工作之中,所以,与每一位教职工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人都有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必须树立全员育人观,把学生素质教育贯彻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去,要在同学生接触的各个方面,起到教育学生和影响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师和楷模。

2.要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可以说学校的一
切工作都与学生素质培养有关,都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学生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因此必须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在这里主要强调两大方面——一是教学工作,二是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完成学生素质培养的任务。

三、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种途径及要求:

(一)知识素质培养的途径及要求:

1.知识素质培养的途径:理论课、实践课和第二课堂及各种学习型竞赛。

2.知识素质培养的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理论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支撑学生后续良好发展的重要素质。在教学工作中,要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主化学习的能力。未来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必须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一个人在学校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主化学习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主化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主化学习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去。

(二)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及其目的:

1.成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如法律协会、英语协会、文学社等,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或学习性竞赛。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辩论和创作技巧的目的。

2.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如中英文朗读竞赛、表演、辩论赛、基本功比赛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单项技能,丰富学生的能力结构。

3.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或文艺演出,以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篇论文
鉴于历史解释“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解释列为五项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课堂教学是培育和实现上述目标的现实土壤,以下,笔者就围绕课标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能力层次,从材料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借助材料的逻辑编排,在理清史实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一、区分史实与解释,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区分史实与解释”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学生思维模式的一次洗礼。从史学发展的历程而言,20世纪前,以尼布尔·兰克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派提出了“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雄心壮志要“再现全部历史真相”。但随之而来的,是历史研究中“活生生的实践、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被繁多的数据和抽象的形式化语言掩盖”。穷则思变,20世纪以后,相关的质疑和反思促成叙事主义派提出“以史家为中心的”史学理念——认为史料本身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理解历史,必须给历史的遗存“强加某种秩序、提供某些形式、赋予某些模型、确立它们的连贯性,以作为现今已分裂的整个各部分的标示”。由此,历史研究作为思维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解释,并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历史学家的个性化的烙印。
类似的,高中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使得他们正处在从“科学主义”向“叙事主义”转变的思维飞跃关节点上。其已有思维发展区
第2个回答  2020-11-27
一、历史推理方法概要

逻辑推理是从属于逻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历史学富有逻辑性的解释表达中也会被应用,并且较为重要。但历史推理是一种基于一定历史知识储备之上的,以自我主动的探索推导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以固定公式或必然前提为基础进行的推论。关于具体的推理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演绎推理,即为熟知的“三段论”。举例来说:“(1)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动物;(2)一匹马是哺乳动物;(3)因此,一匹马是动物。”它在普遍规律下对个体现象进行分析,可用于展示并验证历史规律和“建构历史知识间的联系,扩大历史认识”。

第二,归纳推理。其也采用“三段论”的方式,但却与演绎推理相反,是从个体现象中分析推论出普遍规律,可用于从具体史实中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理论性的认识。

第三,类比推理。它是“不完全归纳与三段论的联合”,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论”,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这种前提条件不充分的推理方法虽可能会得出与历史事实或既有共识相悖的结论,但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就不可运用。其可用于检验并深化对旧有知识的认知水平,对蕴含“特殊性”事件或问题的分析说明。

第四,省略推论。这是指“三段论”推理基础上的三种逻辑关系条件,即:必要不充分(条件未必推出结论,但结论可推出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推出结论,但结论未必推出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和结论无法互推)。此方法下的推论蕴含着诸多的“可能性”(“非唯一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运用。它可用于多角度对事件中各种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的分析、同类问题中不同点的比较以及历史人物的总结评价等。

上述历史推理方法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且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理论依据,将对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尤其对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解释起到指导作用,并能为其提供一种思维认识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