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16
1. 在清朝初年,京城戏曲舞台上,昆曲与京腔(弋阳腔)盛行。然而,到了乾隆中叶,昆曲逐渐衰落,京腔开始兴盛,并逐渐取代昆曲,统一了京城舞台。
2.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他的演出广受欢迎,尤其是他的《滚楼》一剧,轰动了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
3. 然而,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并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4.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也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被称为“四大徽班”。
5. 徽戏、昆曲兼演,尤其是昆曲,因此“四喜班”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的美誉。
6.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以武戏见长。
7. 在表演艺术上,徽班广征博采,吸取了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他们的演出阵容齐整,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
8. 自魏长生被迫离京后,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9. 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道光年初(1821年),汉剧名家李六、王洪贵、余三胜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10. 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1.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形成了京剧。
12. 京剧的标志之一是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
13. 京剧的行当大体完备,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
14. 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
15.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1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