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薪是劳动法规定的吗2023

如题所述

劳动者的薪酬是法律保护的重点,其中“十三薪”这一概念常被提及。劳动者关心的是,这一额外薪酬是否受到劳动法的明确规定。实际上,劳动法并未直接规定“十三薪”,而是由用人单位自行制定相关制度。以下内容将为您解答相关疑问,希望能提供帮助。
1. 劳动法并未对“十三薪”作出具体规定。所谓的十三薪,通常是指用人单位发放的相当于员工一个月工资的额外薪酬,作为年终奖的一部分。
2.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
3. 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关于“十三薪”的补充说明: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实行“双薪制”后,个人获得的双薪部分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双薪所得原则上不再扣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但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北京地区),则应以双薪与当月工资合并计算。
“十三薪”与年终奖的区别:
“十三薪”是指单位按规定程序向个人多发放的一个月工资,又称为“年底双薪”。
年终奖则是根据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一次性发放的奖金。
因此,是否发放十三薪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规定。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详细了解相关规定,以保护自身权益。如有其他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