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如何教人摒弃杂念的

如题所述

【心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心里对一件事没有挂碍了,自然就不会因此而有杂念。若要让自己无挂碍,则需要般若智慧,即要知道因果不虚、万法皆空。

佛教认为万法皆空,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
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
这里讲的一切事物,就是万法。包括了看得见的实物,也包括了看不见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

所以不必执着于某个东西或者事情,换一个条件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明白这些道理,所谓的杂念就不存在了。

希望这些能帮到您!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10
您好,非常佩服您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广义的杂念根深蒂固,超出意识范围

甚至远超出西方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范围

一个人表面意识中经过努力,似乎压制住了各种念头,可是仍旧感觉难以安定,

是因为有无数天文数量多的念头,时时刻刻在人的心灵深处运行,

这是人所完全不能感觉到的

其中包含一个人今生今世的各种记忆,情感、烦恼、思维、欲望的痕迹,

并且还包含一个人生生世世的各种记忆,情感、烦恼、思维、欲望的痕迹

往昔哪怕很小的一个执念或许都没有结账,持续影响现在

这种最广义上的杂念根子,是需要很深的禅定功夫,慢慢消除清理完

当然是非常难的,如果做到这一步,基本可以脱出轮回了,

所以只是介绍下它们存在的状态和原理

至于您需要的简单的静心的方法,佛教中这类方法非常多,

其中对绝大部分人都比较适宜见效并且保险的办法是先直接阅读一些佛经原文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些帮助或者启发
第2个回答  2015-03-10
净心、静心、善护念、护善念。开始时能够做到这几点慢慢心中的杂念自然就少了。希望有帮助。祝吉祥如意!
第3个回答  2015-03-10
《金刚经》里,舍利弗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回答“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五祖弘忍大师传《金刚经》给六祖慧能,慧能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悟。
第4个回答  2020-12-23

禅修的意义:去除烦恼杂念,找回自己的本来清静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