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的由来

大名府的由来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十六国前燕幽帝慕容暐登基初年(公元360年)开始创建。当时把元城县的一个乡贵乡划分出来,设立为贵乡县,贵乡县的县治孔思集寺在如今大名县大街村。
南北朝时期,贵乡县的县治一度移到三十里外的古赵城,周朝建德七年才迁回孔思集寺。
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就像大动脉一样给大名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活力。彼时名为魏州的大名府位于大运河中段,开辟有三处码头,八处渡口,漕运非常发达。
唐朝以后,天下被划分为十道,道是一级行政区,其中河北道的道治就在大名府。当时的大名府已经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大都市,人稠物穰,热闹繁华。大诗人李白喜欢游历神州,久闻魏州(大名府)盛名而来,写下诗篇大加赞颂,其中有“青楼夹两岸,舟车日奔冲”一句,形容市容繁华。
五代时大名府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在大名府称帝,把当时名称魏州改为东京兴唐府,并设都于此(后才迁往洛阳),这是大名府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都城。随后,后晋、后汉和后周都把它定为陪都,由于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大有“得魏州者得天下”之势。
北宋时,大名府进入最为鼎盛的阶段。为了阻止北面敌人南渡黄河,宋仁宗采纳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把大名府建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大名府分内城外城,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其繁荣景象在《水浒传》多有描叙,例如“城高地险,堑阔濠深”、“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南宋的时候,金国在中原地区扶植了一个傀儡国,名叫大齐,大齐国的国都设立在大名府。
元代时期,大名路总管府设在此城,管辖3州5个县。
明初的1401年,大名府迎来灭顶之灾。黄河流域大降暴雨,大名府内的河流决口,沸沸汤汤的洪水冲破城墙,整座城市被彻底淹没,最后深埋在泥沙之下。
如今,大名府依然在地下沉睡,但是再沉厚的泥沙,也遮挡不了它历经一千零四十一度春秋和多次作为国都、陪都的辉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南一带,十六国前燕幽帝慕容暐登基初年(公元360年)开始创建。当时把元城县的一个乡贵乡划分出来,设立为贵乡县,贵乡县的县治孔思集寺在如今大名县大街村。
南北朝时期,贵乡县的县治一度移到三十里外的古赵城,周朝建德七年才迁回孔思集寺。
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就像大动脉一样给大名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活力。彼时名为魏州的大名府位于大运河中段,开辟有三处码头,八处渡口,漕运非常发达。
唐朝以后,天下被划分为十道,道是一级行政区,其中河北道的道治就在大名府。当时的大名府已经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发达的大都市,人稠物穰,热闹繁华。大诗人李白喜欢游历神州,久闻魏州(大名府)盛名而来,写下诗篇大加赞颂,其中有“青楼夹两岸,舟车日奔冲”一句,形容市容繁华。
五代时大名府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升。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在大名府称帝,把当时名称魏州改为东京兴唐府,并设都于此(后才迁往洛阳),这是大名府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都城。随后,后晋、后汉和后周都把它定为陪都,由于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大有“得魏州者得天下”之势。
北宋时,大名府进入最为鼎盛的阶段。为了阻止北面敌人南渡黄河,宋仁宗采纳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把大名府建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并称四京。大名府分内城外城,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其繁荣景象在《水浒传》多有描叙,例如“城高地险,堑阔濠深”、“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南宋的时候,金国在中原地区扶植了一个傀儡国,名叫大齐,大齐国的国都设立在大名府。
元代时期,大名路总管府设在此城,管辖3州5个县。
明初的1401年,大名府迎来灭顶之灾。黄河流域大降暴雨,大名府内的河流决口,沸沸汤汤的洪水冲破城墙,整座城市被彻底淹没,最后深埋在泥沙之下。
如今,大名府依然在地下沉睡,但是再沉厚的泥沙,也遮挡不了它历经一千零四十一度春秋和多次作为国都、陪都的辉煌。
第2个回答  2019-05-02
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