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是什么?

如题所述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聂斯脱里为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被绝罚出教会。一部分追随者逃至波斯,得到波斯国王保护,成立独立教派,与摩尼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当时的三大宗教,流行中亚。汉地景教的名称为教徒自己所取,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罗人伊斯出资于长安义宁坊大秦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存西安市碑林),内有“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数语,可能是取光明辉煌的含义。敦煌遗书中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也是景教在中国流传的宝贵资料。
  唐贞观九年(635),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诏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命令在长安城中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许其传教。
  唐高宗也加以保护。当时中国人亦称景教寺为波斯寺。唐玄宗即位之初,景教颇遭非难,但靠罗含等教士的努力和玄宗的保护,未遭厄运。唐天宝四年(745)玄宗下令改称为大秦寺。
  景教的寺院不仅建于长安,地方府州也有。唐肃宗即位,在西北地区建立寺院,信奉者不仅是来华的西域人,也有中国人,并有翻译的经典。如阿罗本时代翻译的《序听迷诗所经》、《一神论》等。唐武宗会昌废佛,景教同时被禁止。后来衰微,元朝再度传入,教徒与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基督徒并称为“也里可温”。元亡后,再次衰落。
  基本教义
  不承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
  不用偶像,但保留十字架。不承认罗马教派的炼狱。但崇拜祖先。
  反对化体说。
  食素,教务人员不吃肉。
  教务总管,由选举产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第2个回答  2021-04-02
景教是中国唐代对于基督教的称呼。对于这个称呼,以前常称之为“聂斯脱利派” (Nestoranism)的称呼。“聂斯脱利派”的出现,要追溯到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脱利(Nestorius,约380--451)。他否认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结合为一个本体,认为是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所以玛利亚只能是作为人的耶稣之母,而不是作为神的基督之母。他的这种关于基督的二性二位学说,在431年以弗所会议上被判为异端,因而他也被革职和流放。一些追随聂斯脱利的信徒,遂东逃至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传教,从而形成“聂斯脱利派” (朱谦之:《中国景教》)。不过,西方基督教史学家已对“聂斯脱利派”的这个称呼予以否定,认为是错误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