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如何读

如题所述

春雨惊春清谷天(chūn,yǔ,jīng,chūn,qīng,gǔ,tiān),

夏满芒夏暑相连(xià,mǎn,máng,xià,shǔ,xiàng,lián)。

秋处露秋寒霜降(qiū,chù,lù,qiū,hán,shuāng,jiàng),

冬雪雪冬小大寒(dōng,xuě,xuě,dōng,xiǎo,dà,hán)。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

2、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24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着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为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

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下》)。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体如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在遵循自然节律的基础上,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6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chun yu jing chun qin gu tian,xia man mang xia shu xiang lian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qiu chu lu qiu han shuang jiang,dong xue xue dong xiao da han。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shang ban nian shi liu nian yi,xia ban nian lai ba nian san。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mei yue liang jie ri qi ding,zui duo bu cha yi er tian。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1-1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雨芒夏暑相连,秋露处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4个回答  2020-12-28

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再一句怎么读?用行楷字写起来很顺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