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总结的三步读书法指什么?

如题所述

1、
学问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问。宜从实际上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
大抵学问,可以分为纸的学问和事的学问。对待学问,需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态度。培根说过:“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也就是,学问需要和生活日常事联系起来,二者不能截然为两事。如何联系?在王阳明看来是知行合一,而左宗棠给出的方法是“切己体察”。
2、
导之以悟性甚易,强之以记性甚难。
在梁启超看来,人的大、小脑分管悟性和记性。小脑的记性固定不变,大脑悟性则是经过启发之后,就能理解愈加深刻。人区别于物根本在于人有大脑,能够体悟道理,而记忆背诵也是为了最终能够理解领悟。所以,在笔者看来,学习大致是以理解领悟为主,记忆为辅助。用一句话来说,若是单纯地做记问之学功夫,就是填充式的自我教育;而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则就是启发式的教育。
梁思诚曾经回忆说:“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被动接受很多事物、观念,而是经常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通过热烈讨论,启发我们的思维,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让我们自己得出结论,明白道理。”
3、
读书莫要于笔记,朱子谓当如老吏断狱一字不放过,学者凡读书,必每句深求其故,以自出议论为主,久之触发自多,见地自进,始能贯串群书,自成条理。经学、子学尤要,无笔记则必不经心,不经心则虽读犹不读而已。”
做学问,总离不开抄录或笔记这条路。做笔记总会感觉有微微印象印入脑中,和看书、读书滑眼而过有所不同,若是再翻阅或做与其相关一些研究,这些材料便跳到纸上,好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做笔记之于学问,就像做动植物研究,需要采集标本。若不如此,则难说他会有什么发明。又如水手游历,天天在走,周游全球,但单是走不写笔记, 经验就总结不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
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
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