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余恨下一句到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下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白话文释义: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会留下遗憾。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这句诗是两首诗的某句拼接而成。“此恨绵绵无绝期”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多情自古空余恨”来自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诗选段如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话文释义: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史清溪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原诗选段如下: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白话文释义:自古以来用情过深的人到最后只会留下遗憾,这个地方很难寻觅到有情人的地方。感情到了尽头就成了无情之人,可惜没有情却比有情累。你为我谱写这首歌,从此离去只要闻听此曲就犹如看到你了一样。

扩展资料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

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

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下一句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句诗两首诗结合起来的,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清代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长恨歌》原文选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意思: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原诗如下: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意思: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的人,都只会留下遗憾。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你为我谱写这首歌,从此离去只要闻听此曲就犹如看到你了一样。没有遗憾的时候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此刻愁上了心头却不知道什么是恨了。

扩展资料

《长恨歌》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主题争论: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

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第2个回答  2021-03-22

多情自古空余恨这一句诗,来自于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该诗句总共有4句,前面提到的是这首诗首句的前半段,后半段为好梦由来最易醒,原文如下: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作者简介扩展:魏秀仁(1818-1873),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清朝作家

第3个回答  2021-03-22

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下句是:好梦由来最易醒。

出自:清人魏子安《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原文: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释义:自古以来,感情很丰富,投入的感情很多得人,都只会留下遗憾。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扩展资料:

赏析: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这首诗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这说的是爱情,自古以来多情总被无情扰,再美好的感情也会留有遗憾,越是美好的梦越是容易清醒破灭。这种愁思不是摘花赏花就可以消除的,可怜柳絮飘飞无定所。

这首诗也是全书中最好的一首,而首二句,又是一诗之冠。后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续貂,象此诗,有了头两句,后面的几句读过便忘。

第4个回答  2020-02-29
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下句是:好梦由来最易醒。
出自:清人魏子安《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原文: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