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1.从“剥削性”城乡二元结构到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城乡土地二元体制。尽管我国土地都属于公有制,但城市土地属于国有性质,农村大部分土地则属于集体所有性质,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价值和用途管制都有所不同。
第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相较于城市户口,农村户口难以享有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与户籍制度相对应的是,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很难在城市就业、定居。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一种“剥削性”制度。城市从农村汲取人才、土地、农副产品等资源,却限制了农村人口享有城市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并且,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人为制造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社会阶层分化。
例如,2009年广州杨箕村成为广州计划全面改造的城中村之一,历经7年在2016年完成改造。据了解,杨箕村1496栋被拆迁房屋的回迁人共分配到4032套安置房,面积从32平方米到118平方米不等。按当地房价估算,杨箕村的村民户均坐拥1 000万元的资产。
应该说,21世纪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仍将长期存在,但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首先,城乡互动的壁垒在逐渐消除。
进入21世纪以后,流动人口管理的开放早已在事实上宣告农村人口有了自由迁徙权,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基本上不存在障碍。更重要的是,户籍壁垒也逐渐被打破。
一方面,城市户口所包含的针对农村人口的居住、就业、社会保障等歧视性内涵逐渐消除,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已不存在无法消弭的障碍。另一方面,农村户口也逐渐享有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且其标准逐渐提高。当前正在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于完全消弭城乡互动藩篱。
其次,城乡关系从“剥削性”转变为保护性。
城市不再依赖于从农村汲取资源来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农村反而从城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转移,部分农村人口因征地拆迁等原因获得了比普通市民多得多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的农村和农民分享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化红利。
另外,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存在保护农村的制度成分,使弱势农民免遭剥削。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和限制工商资本下乡政策相互配合,事实上是将较为稳定的农业收益留给农民,从而保护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务农的弱势农民的利益,使之免遭激烈市场竞争的冲击。
最后,城市和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逐渐清晰。
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提速,城市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农村逐渐丧失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农业所占的GDP比重越来越低,乡镇企业也走进了历史。
简言之,城市是发展极,负有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任务;农村是稳定极,是保障粮食安全、维系农民家庭再生产的场所,负有化解经济动荡、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2.富有弹性的城乡二元结构
保护性城乡二元结构的宏观机制当然得益于土地、户籍、财政转移等诸多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这些宏观政策之所以能够落地,还需要一系列的微观机制支撑。
这些微观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这一微观机制的实现,得益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家户制传统、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及市场经济在农民家庭内部的有效结合。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是一个哲学名词,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
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社会要素、组织与关系的结构,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
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种社会改革,都要用是否为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来衡量、评价、判断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这是和谐改革观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