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排水设计规范有哪些

如题所述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本规范共8章19节159条和3个附录,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级别划分与设计标准、工程布置、荷载、稳定计算、结构计算和地基处理等。

本规范是国内首次编制的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国内水工挡土墙的主要设计方法,参考了有关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由本规范主持机构审定。

扩展资料

作用

挡土墙用来支撑天然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在公路、铁路工程中,它广泛应用于支撑路堤或路堑、隧道洞口、桥梁两端及河流岸壁等。

为了疏干墙后土体水分,防止地面水下渗,防止墙后积水形成静水压力,减少寒冷地区回填土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侵水后的膨胀压力,挡土墙应设置排水措施1目前,挡土墙排水普遍采用泄水孔加碎石反滤层排水,但此种方式排水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挡土墙排水设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3
挡土墙的排水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安全及使用效果。因此,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坡料中的水分,防止地表水下渗造成墙后积水,从而使墙身免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因含水量增加产生的膨胀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通常内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可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墙后积水。浆砌挡土墙应根据渗水量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
布置泄水孔。泄水孔尺寸可视泄水量大小分别采用5cm×10cm、10cm×10cm、15cm ×20cm的方孔,或直径5~10cm的圆孔。泄水孔间距一般为2~3M,上下交错设置。最下排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墙趾前地面0.3m;当为路堑墙时,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m: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以上0.3m,以避免墙外水流倒灌。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在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底部应设置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在泄水孔进口处应设置粗粒料反
滤层,以避免堵塞孔道。当墙背填土透水性不良或有冻胀可能时,应在墙后最低一排泄水孔到墙顶0.5m之间设置厚度不小于0.3m的砂、卵石排水层或采用土工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