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故乡人,已成故乡客

如题所述

第一次知道思乡意,是小时候学的李白那首静夜思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来又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老师说,这些都是在说乡愁,去国怀乡,而且,古人的远行常常是没有回头路的。

几年前踏上火车的时候还没意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偶然看到电视上播一个在外打工的孩子,每年只有十天的春节假期回趟家与父母团聚。妈妈笑着对儿子讲:“孩子,你每年只有十天的时间在家,就算我再活二十年,那妈妈也只有二百天能和你在一起啊!”看后心头一紧,此刻想到父母。小时候,渴望挣脱父母的管束,渴望一个人的天空,自由自在…

而如今,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曾经每天精心准备的饭菜,孩子不在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吧。自己也被一个个节假日分割,从故乡只有冬夏,变成了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天假日。

在大城市里遇到的尽是异乡客,每次一帮人在一起聚会,三句话以内一定会问,你是哪里人?一圈下来,老乡和老乡之间交换了感情,因为相同的故土烙印,会平添几分亲近和熟悉。

我们总以为,走出自己的家园,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好天空,便不再回首。然而,当每一个月夜来临,朦胧的月夜总会让我们心灵深处的那双眼睛透过天幕,去探寻故乡。虽然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有一种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惆怅之感。但我们曾经的生身之地和儿时无数美好的回忆,会永远属于我们

因此时常幻想或许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再盖上一间简单的小房子,像一只飞累了的鸟儿,能够栖息在故乡的土地上。宛如儿时一样生活在炊烟袅袅的屋舍之间,还乡河畔。

北岛在《城门开》里写: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父母在,归家且有人接送,此生尚有来路,若有一天双亲故,余生只剩归途。

那时,我们于故乡,便只是过客,不是归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