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贤字的含义

如题所述

1、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

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2、有德有才的人。

西汉贾谊《过秦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译: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

3、善;好。

战国吕不韦属下门客《察今》:“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译:不是不好啊,因为它不可能被效法。

4、胜于;甚于。

战国时期《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译: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

【贤达】有德有才有声望的当地人士。

扩展资料

1、“贤”今义: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侄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2、组词:

(1)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祠。

(2)贤达: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社会~。

(3)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4)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释义:他在朝廷;正直谦虚介;是宗室大臣表;礼贤下士有始有终;曾带领李巡、张参在幕府。

(5)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如渴。

出处:《隋书·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释义:我从早到晚差不多;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希望与共同治理天下;导致太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1、“贤”是形声字。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引申为有德行;多才能

 

贤,多才也。——《说文》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


3、对人的敬称

 

凡与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


4、良,美善

 

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非不贤也。——《吕氏春秋·察今》


【名词】

5、有才德的人;人才

 

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6、人的贤能

 

其贤不及孔子。——唐· 

韩愈《师说》


【动词】

 

7、 胜过,超过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8、尊重;崇尚

 

子夏说:“贤贤易色”。——《老残游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13
德才兼备,道德品质高尚,才能过人方可称为贤。
第3个回答  2015-05-13
本意是善于管理财富的人,引申义为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