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第二次的收获

人生中有很多第二次。如果第一次没做 好,我们就会去做第二次,在第二次的时 候做的更好。我是个学生,我经历的第二 次很多,很多。例如:当我们没有做好作 业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做第二次;当我 们没有学好某章知识的时候,老师会从新 教我们学第二次;当我们没有考好时,老 师会让我们下次考好。于是乎,我们就养 成了一个“好习惯”―第一次从来不做到最 好,因为我们认为还会有第二次的,所以 第一次我们不用做好只要第二次做好就对 了。可是,第二次我们又会想还会有第三 次,第四次,第五次……我原来是个喜欢 和别人“比”的人,什么时候我都不想落在 别人后面。一次,考试,我考了全年级 300多名,这是什么概念?全年级600个 学生,我从来都是前20名的,这次到了 300多名,怎么办?知道了这个消息,我 几乎要崩溃了。我感到丢人,自己竟然这 么差,为此我请了两天的假。两天后,我 去上课,老师告诉我:“这回可能是你一 时失手,平时你学的扎实就好了。下次不 会这样了,只要你拿出自己的实力,你就 会考好。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下 次努力吧!”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点安慰。 到了第二次,我默默下决心:这次我一定 要考好!可能就应了那句话:“希望越 大,失望就越大!”我越是希望自己能考 好,自己越考不好。这次比上次还差,从 300多滑落到400多名了。我又失落了。 老师还是像原来一样的劝我,安慰我。时 间久了,我变的“坚强”了许多。就算考的 全年级倒数第一,我也无所谓,因为还有 第二次呢。我就在这样的“期盼”中度过了 两年。(期盼自己‘第二次’能考好。)到 了初三,我不在抱什么希望了,只要能保 持在400名左右我就满足了。因为我知道 我不可能在一学期内升那么多名,而且, 我想,自己在老师眼中也不是什么好孩子 了吧……我认为,我之所以会这样,都是 因为自己对第二次的希望太大了,我把所 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二次上。其实,自己 第一次就应该做到最好~不用等到第二 次。人生中虽然有很多第二次,但是如果 我们第一次就可以做好又何必要去做第二 次呢?而且,允许我们做第二次的事很 少,很多事如果你第一次你没把握好,就 不会有第二次的机会。我们要把握好第一 次,记住:“人生中只有第一次,没有第 二次!第一次你没有把握好就不会给你第 二次机会!”追问

见过了

有没有其他的

追答

第二次品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 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 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 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 《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 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 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 化。 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 中着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 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 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 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 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 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 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 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 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 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 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 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 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 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 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 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 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 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 《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 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 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 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 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 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 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 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

看看可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0
网上找一篇自己改一下追问

就是找不到才来这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