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如题所述

一个月中,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用图表示)
1. 新月:在阴历月初,月亮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此时地面上无法见到月亮,这就是朔月。
2. 蛾眉月:随着月球继续向前旋转,到了阴历初七、八,太阳落山后,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此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可以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3. 上弦月:到了阴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月”。
4. 满月: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5. 凸月(亏凸):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阴历二十三,月球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月”。
6. 下弦月: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
7. 蛾眉月(残月):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月,开始新的循环。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