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排检法简介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早期的汉字检字法并不正规,早期字书依据汉字的意义进行排列。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首次引入了部首检字法,这成为汉字检字法的重要里程碑。随后,梁代顾野王的《玉篇》、辽代行均的《龙龛手鉴》、北宋司马光等人的《类编》以及金代韩孝彦的《四声篇海》等,均对部首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清代的《康熙字典》及近现代的《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字典均沿用部首法为主。

在部首法盛行的同时,人们根据汉语的声韵特点,如三国魏李登的《声类》所体现,开始尝试以汉字代替声韵调进行排检。辅助部首检字法的笔画法也随之出现,进而发展为依据汉字起笔分类和结合笔画、笔形的检字法。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如罗马字拼音字典,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出现了高梦旦的改良部首方案、林玉堂的汉字索引制、杜定友的汉字形位排检法等新方法。据统计,至1933年,已有77种不同的检字法。

1958年之后,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布,拼音排检法逐渐兴起。1961年,由多个机构联合成立的工作组提出4种标准草案,包括改良部首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笔形查字法和拼音字母查字法。进入80年代,汉字排检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生了多种汉字信息处理方法和编码技术,尽管种类繁多,但许多因使用不便而被淘汰,如义序排检法、形序排检法和音序排检法,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扩展资料

汉字排检法(filing ord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对汉字单字或词组进行排序,以便查检的方法。又称汉字检字法。汉字排检法除用于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编排外,还普遍用于字顺目录、索引以及文书、档案中各种名称等的排序。在印刷排版、电子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