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的名人故事简便

如题所述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其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袁隆平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其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

扩展资料:

袁隆平科研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你好,中国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人民,我认为这些人对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奉献,他们是全国的每一位热爱祖国并踏实做好自己工作的人民,这份荣耀是属于大家的,而不只是属于某一个人。

对中国建设做出杰出奉献的人,第一我认为是最朴实的农民工,是他们把青春给了城市,把汗水留在了城市,把美丽留给了城市。我国有一个庞大的建设队伍,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虽然没有技术,但是在技术人员的带来下她们让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建设杰出奉献者。

第二,对中国建设做出杰出奉献的人是伟大的科学家们。我们的发展之所以能那么快,少不了科学技术的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则少不了我们那些日夜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就是建设发展的助推剂。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走过了别人一百多年的路,我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领先,这是许多科学家们的功劳,比如钱学森,邓稼先,还有袁隆平等,他们代表了科学界的奉献。

第三,应该是我们的改革者,勇于创业的先辈。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个决策者。有了他们指路,航船才知道往哪走,建设才知道建什么。有了中心,基建搞得好,目标远大,那自然会建设得更快。像我们老一辈的企业家,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企业,他们也属于杰出的建设奉献者。

每一步的成长和发展其实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平凡的自己,我们把自己手上的工作踏实地做好,其实就是对建设的一份奉献。虽然很小,但是我们14亿人加起来,小小的星光也会光芒万丈,所以我们都是建设的奉献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
1955年 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24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其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袁隆平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其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
第4个回答  2020-10-27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百年来在强国,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叫袁隆平的人,他是农业专家,为了生产水稻,他没日没夜的在田里工作甚至住在田里。最后,经过袁隆平爷爷的不断努力。解决了中国粮食的增产问题。袁隆平爷爷因此而被大家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