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拜关公像有什么讲究?不同颜色的袍子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关公崇拜,由来已久,在《三国演义》出现的一千年以前,也就是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拜关公了。按照常规理解,红袍关公代表十个字,绿袍关公代表八个字,六扇门拜红袍关公,江湖客拜绿袍关公,但是六扇门和江湖客经常弄错,以至于让笑着怀疑是不是对方卧底“请”来的神像。

在古代,关羽的形象不止一种,除了红袍关公绿袍关公,还有金袍关公和无袍关公。什么人拜金袍关公,说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细说什么人拜无袍关公,可能就要有点麻烦了。


唐有“咏三国诗”,宋元有“三国讲唱”,明清有“三国说唱”,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还因“以曹魏为正统”和“以刘汉为正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这里要提请读者诸君注意,“三国”从来就不是“魏蜀吴”而是“魏汉吴”:曹丕建立了魏,孙权建立了吴,而刘备刘禅父子一直坚称自己是“继位”而不是“开国”,他们绝不会在自己的大旗上绣一个“蜀”字。

宋朝以后,尊刘贬曹成为潮流,关羽张飞等人的形象,也随之变得更加丰满完美,关羽的骄傲变成了自信,张飞的暴躁变成了憨直。

在不同朝代和不同地域,各种文艺流派对关羽的形象描写也不尽相同,仅在北方,就有鼓词(梨花大鼓、铁板大鼓五音大鼓等八个分支)、子弟书(清音子弟书,八旗子弟传唱)、快书(不仅限于山东)、京城岔曲、河南坠子、扬州清曲、四川竹琴等七八种表现形式。根据这些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关羽的四种常见形象:红袍关公、绿袍关公、金袍关公、无袍关公。


红袍关公: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红袍关公是过去六扇门,也就是衙差们供奉的形象,因为在话本小说和民间传说(包括但不仅限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只是在大汉朝廷当偏将军、汉寿亭侯的时候穿过红色战袍,而且这战袍还是丞相曹操代表大汉天子刘协赏赐给关羽的。

当然,按照三国正史记载,曹操招降关羽的时候还不是大汉丞相,而是司空、行车骑将军、录尚书事、假节钺、武平侯。原本大汉天子刘协任命曹操为大将军,但是袁绍反对,曹操就把这个职位让给了他。

曹操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三国,而是只有一个大汉朝廷和两个大军阀刘备和孙权,此外还有辽东西凉等比稍小一些的割据势力。

关羽被擒投降的时候,也是“降汉不降曹”,所以终关羽一生,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关羽投降曹操也好,归顺朝廷也罢,即使没有曹操相赠,关羽都必须穿大红战袍,因为那是汉朝军官必须穿的军装——汉初以水德,后改为土德,最后定性为火徳,到了后汉三国年间,汉军制服早就规范为赤红色了。

关羽穿红袍,代表“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刘备“继承”了汉献帝的江山,并且给还活着的“山阳公”刘协开了追悼会,然后就“名正言顺”地以大汉天子自居了。

曹丕篡汉之后,马上就改了官服颜色,红色也就不再流行,而曹丕这样做,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汉以火德王,而曹公(曹操)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

刘备这个人一向是喜欢跟曹操对着干的:你抛弃了红色,那么我作为大汉合法继承人,就要把红色当成国色。

要是按照正史记载,关羽受封前将军、假节钺的时候,穿的也应该是红袍,这样才能证明他一直是大汉正规军官,这就是六扇门为什么供奉红袍关公的原因:我们虽然被称为朝廷鹰犬,但也是正统主流差事,跟贼人们势不两立。


绿袍关公:义结金兰,同生共死

关羽穿绿袍,是明朝以后的事情了,其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三国演义》的出版发行;其二,元末开始有了江湖。

在汉朝,游侠不是褒义词,唐宋也管得挺严,所以在明朝之前,是没有什么正经江湖门派的。

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元朝末年以秘密结社起家,虽然后来朱元璋明令禁止秘密结社,但却是屡禁不止,各种江湖门派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明朝皇帝大多不太管小事儿,也就听之任之了。

有了江湖门派,也就有了江湖豪客,这些江湖客用来凝聚人心的,就是江湖义气。在正史、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关羽在义气方面是“亘古第一人”。

江湖中只讲义气不论是非,而关羽之所以弃曹归刘,也是只讲义气不论是非——当时的正统在许都,关羽挂印封金,实际是放弃了大汉朝廷任命,放弃红袍穿绿袍。

穿着绿袍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杀的其实都是奉公守法的大汉军将和地方官,这是很符合江湖客是非观的:你不让我跟兄弟团聚,我就大开杀戒,义气是凌驾于王法之上的。


关羽穿绿袍,是不忘兄弟之情、不受高官厚禄诱惑、不以兄长落魄而生二心。

古人交往,一向鄙视“富易妻贵易友”,关羽追随房屋一间地无一垄寄人篱下的刘备,是对义气的执着:“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但怀异心,神人共戮。”

穿绿袍的关羽坐在二位嫂嫂的门外秉烛达旦读《春秋》,也成了后世楷模,很多江湖帮派供奉的关羽形象,就是秉烛而坐,一手抚长髯,一手持书简。这里边也有个讲究,而且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规矩。

在江湖上,有一种人最为人不齿,那就是采花大盗。江湖上小偷乞丐都有帮派,但是采花贼没有,而且这种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如果在同门之中犯了作风错误,其惩罚跟背叛一样严重。江湖上对这种行为有个专有称号,叫做“穿红鞋”,也就是冒犯了手足之妻,其惩罚是“三刀六洞滚钉板”。

江湖门派之所以供奉关羽穿绿袍读春秋的神像,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弟兄们都跟关老爷学着点,别把眼光都盯在嫂子和弟妹身上!


金袍关公和无袍关公:公平买卖,获利和合

除了六扇门供奉的红袍关公、江湖门派供奉的绿袍关公,还有金袍关公和无袍关公,这其中咱们主要说金袍关公,无袍关公点到为止。

金袍关公也叫财神关公,按照《三教搜神大全》的说法,关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现在供奉最多的,应该是金袍财神关公,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关公袍服的讲究,只要是关公就拜,才不管他穿红还是挂绿。

这也难怪,因为民间传说五花八门,关羽的袍服也被传说成各种颜色,一向视金钱如粪土的关羽被当做武财神,其实是商家对公平交易规则的尊重——关羽可以震慑宵小之徒保护家宅商铺平安,还真未必会肯去替人谋财。

商人供奉金袍关公,除了因为关羽在传说中义字当头光明磊落之外,还因为关羽也算得上是季汉首富:当时刘备有两块地盘,益州和汉中连成一片,刘备自己管,鱼米之乡荆州是关羽自己说的算。也就是说,关羽有荆州的独家垄断经营权。


比唯利是图,却财源滚滚,商人们自然也想在无意中得到刘备赠送的五百斤黄金、一千斤白银、五千万铜钱和一千匹蜀锦,这就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所以关羽在那里,最好还是穿做小买卖时候的常服比较好,这样比较有亲和力。无袍关公只是不披战袍,读者诸君不要想歪了。

其实挂粉灯管的地方,也算江湖,从业者也是江湖中人,比如李师师、梁红玉,都是江湖五花八门中的“水仙花”,元朝十大行,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倡九儒十丐,李师师的地位不如宋江,但是比朱熹还高。


结语:六扇门供奉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红袍关公,也不能算是供错了

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实地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有时候六扇门供奉的居然是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的居然是红袍关公,倒是商家的关公基本没有供错,都是金光灿烂。

其实六扇门供奉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红袍关公,也不能算错,因为历朝历代,六扇门和江湖客都是猫鼠同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候六扇门做起事来,比江湖客还无法无天;有时候江湖客比六扇门还循规蹈矩。

这一点最近发生在海外的事情,读者诸君应该有所耳闻:上街维持秩序不让大家乱跑,甚至赠送防护用具的,恰恰是江湖客而不是六扇门。

细细想来,关公穿红挂绿还是镀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供奉关公的时候,要领会关公形象背后的深层内涵,这种内涵既不完全来源于正史,也不完全来源于民间传说,而是发自每个人的本心,是对关羽忠义美德的尊崇,尽管真实的关羽本人未必具备这种美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