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民办分校50万年薪招老师,教育的产业化究竟有多可怕?

如题所述

     我自己有朋友在做教育行业,不过区别于衡水学校,可以说是线下的培训班,有点夏令营性质,主打课外实践以及生活技巧的培养,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规模,就像一个教育工厂,精神控制工厂,打的是感情牌,亲情牌,比的是脸皮厚,比的是如何让家长为了面子不停掏钱,比的是如何让孩子不输在所谓起跑线上。


   我对现在的教育产业化深恶痛绝,但更痛心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现代家长的教育方式促成了产业化发展如此狂乱的主要原因。

   之前也参加过很多类似的教育机构,跟拍过很多教育机构举办的道貌岸然的活动。其中有一次活动让我陷入思考。那是2016年的夏天,一个大型教育机构选择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进行祭祖拜典,之所以说它庞大,是因为它的整体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普通培训班或者培训学校的范畴,光大型载客汽车就有多大16辆,加上自己开车而来的家长,整体数量有600人左右。试想,一个孩子的培训费是4200,出去成本和临时请来的所谓老师们的费用,加上为了撑场面请来的我们这些所谓专业摄影师,一个孩子可以净挣3000块,还是往少了说。

    有人会说我这是眼红人家公司,我想说绝对不是。因为如果我了解了这个组织的整个运作和传课方式,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绝对不会付这个钱,完全就是付了钱来跟一堆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做游戏,学习如何生存,如何懂事。请问,家长们既然有时间陪孩子来参加这个活动,为什么不省下这个钱去陪孩子度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假期,慢慢教会道理,在生活中多实践,这样完全足够,一个假期下来,孩子承受路上的颠簸,交了一些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的朋友,学会了一些完全被刻意放大到台面的所谓生活技巧。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这个教育机构所谓的每日课外实践,说得很好听,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了解父母的辛苦,可是项目确实让孩子们顶着太阳去卖报纸,而所谓报纸竟然是该学校的宣传册!买的路人大多出于好心,一元一张,这个年代让孩子们去卖报纸?还是假的?家长们还洋洋自得,看着很欣慰,他们究竟怎么了?教育产业化简直就是摧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