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的变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教师要进行良好的体育德育教育
教师要对我们的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逐渐形成的。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可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如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等。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让学生了解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体育课程的学生主体中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3、教师要实现教与玩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同时,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4、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提高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就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因而,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有效的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然而,审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现象: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运用了大量的教学活动材料,追求新奇的教学表现手法。但学生在经历了走马观花似的课堂旅程后,真正的收获却并不理想。体育与健康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重体能、轻技能,顾兴趣,丢能力,缺乏真正的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加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简单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一、用“发现教学法”建构体育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过程中,就某些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四步教学法:即尝试→发现→讨论实验→验证。对某一项目的学习中,教师不直白地告诉学生答案,不直接简单地让学生看示范、模仿动作,而是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发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教师实验,或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实验,或通过观看录像、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更直观、更生动地加以体验。再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结果再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主动地将客观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认知,营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与机会,建立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提供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如我执教“蹲踞式起跑”时,我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姿势的起跑,学生通过尝试,发现蹲踞式起跑比起其他起跑方法更有利于初速度的发挥,然后我让学生自主地练习蹲踞式起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发现问题了,蹲踞式起跑时手和脚位置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呢?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组内的实验,得出一个最好的建议,让全班同学一起来验证,最后教师在学生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二、以“拓展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培养的力度。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提出→讨论→回答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育实践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含,只要教师把体育的技能技术学习拓展开来,与生活实际积极联系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社会相关的、具有思辨性质的、开放型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该类问题时,需要运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反馈和检验教学效果。如我在执教“前滚翻”一课中,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后,我让学生把所学的技术积极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学习的前滚翻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可以讨论、争论,而且需要联系到生活实际。学生的讨论是积极的,答案是丰富的,最后得出一个最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就是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突然的摔倒,或在体育对抗项目的活动中遇到倒地的现象,可以把所学的前滚翻动作化为及时的团身侧滚来保护自己,避免受伤。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使体育的作用走出单纯的健体强身围笼,体现出体育对于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巨大作用。三、以“平等互助法”融洽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在体育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做得对,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如果学生一时还不能领悟动作要领,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切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当然也就容易创设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将“情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让情感、平等的教学理念相互作用,就会使学生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由于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也就油然而生了。四、以“快乐体育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愉快感,与积极倡导快乐体育密切相关。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情感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充分感受参与的幸福,活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合作与学习。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教会学生面对伤痛不畏惧,面对比赛失利不气馁。有时运动中会出现拉伤、出血、骨折、肌肉酸痛等,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能因为这微不足道的代价而放弃努力。通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博、勇敢果断,自强自信的优良品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渲泄等方法进行情绪自我调控、学会宽以待人,快乐面对成败得失,教会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主动与别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更加科学与全面,评价应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评价中逐渐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比重,提高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过程中健康成长。当然,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教学最终所追求的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