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谁的字体比较好?

如题所述

初学书法选择字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与书写喜好确定,因为,在存世法帖中,不存在

谁的字体比较好的问题。

在存世古代法帖中历来推崇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就是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由他们的楷书书法而形成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又称楷书四大家。

他们的书法特点与代表法帖如下: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åœ¨ä¹¦æ³•å²ä¸Šï¼Œä»–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ï¼šå…¶æ¥·ä¹¦ç«¯åº„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ï¼šå…¶æ¥·ä¹¦æ¸…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所谓书法法帖,是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在纸张发明之前,古人大都将文字书写在竹或木制成的薄而细长的片上,称简牍或简书;或者书写在丝织品上,称为帖。在造纸发明以后,凡书写在纸或丝织品上的、篇幅较小的文字均称之为帖。

在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即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

明清之际,随着印刷业的发达和人们对书法学习的需求,汇集前人书法墨迹,镌刻法帖持续不断,规模也越来越大。除上述《万岁通天帖》外,历史上著名的法帖还有《淳化阁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真赏斋帖》、《停云馆帖》、《余清斋帖》、《墨池堂选帖》、《快雪堂法书》、《三希堂法帖》等。

追答

请及时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8
在刚开始时,老师是让我从篆书开始,练的是清人吴让之的崔子玉座右铭贴。理由和前面那位书法专业的学生相似,学习掌握结构和线条。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气息的运用和驾驭。篆书的线条都是很均匀的,每一笔每一画写得均匀不是那么容易的。字写着写着你就会明白,不是用手写不是用笔写,其实是在用气写。再插一句,气息这个东西在中国艺术领域非常贯通,掌握领悟得好,其它类项如国画,弹古琴,太极都很容易理解上手。写好这个篆帖后(我练得很慢,大概花了三个月吧),下一步写楷书,当时我很想写欧阳询的《九成宫》,无它,喜欢它的韵味。老师也没拦我,练了几天,发现很难,难在它很正,太正了,初学的人手脚不灵活,功力不到,在这些框架里显得无比笨拙。后来老老实实听老师的建议练颜真卿,当然挑颜体范贴其实也有讲究,颜真卿早年的帖还是很受前辈书家的影响的,如《多宝塔碑》,晚年后风格才形成,如《颜勤礼碑》、《麻姑仙坛》等。建议练《颜勤礼碑》,细细体会其中筋骨血肉,还有唐人的气魄,以及一位将军的心胸。我钻研得不是很深,也只能谈到这里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