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山河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清代诗人顾炎武的《黄侍中祠》一诗中。

原文:侍中祠下水云昏,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译文:黄公祠的地面积水上倒影着天上的乌云,听到有人悲鸣着敲着外城门。古树的枝丫相互交错的树影落在贞女冢上,月光里的和风带着春意诉说着大夫的哀思。前朝官员大多是忠义之人,今朝的功名都是状元郎。不要说山河已然物是人非,它将永存于天地间生生不息。

扩展资料

学术思想

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

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炎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莫道山河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出自清代诗人顾炎武的《黄侍中祠》一诗中。

原文:侍中祠下水云昏,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
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解释:黄公祠的地面积水上倒影着天上的乌云,听到有人悲鸣着敲着外城门。古树的枝丫相互交错的树影落在贞女冢上,月光里的和风带着春意诉说着大夫的哀思。前朝官员大多是忠义之人,今朝的功名都是状元郎。不要说山河已然物是人非,它将永存于天地间生生不息。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少年时参加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搜集材料,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天文、经史百家,都有研究。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他提出来的。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1、留恋明朝

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

2、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3、鼠咬书无怒色

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诗本音》二稿却又被老鼠咬坏了。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鼓励我呢!不然,把它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炎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3

”莫道山河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出自清代顾焱武《黄侍中祠》诗。

原诗:

侍中祠下水云昏,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

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解释:

黄公祠的地面积水上倒影着天上的乌云,听到有人悲鸣着敲着外城门。古树的枝丫相互交错的树影落在贞女冢上,月光里的和风带着春意诉说着大夫的哀思。前朝官员大多是忠义之人,今朝的功名都是状元郎。不要说山河已然物是人非,它将永存于天地间生生不息。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为国子监生,加入复社。清兵入关后,先后依托于弘光政权、佥都御史王永柞、唐王朱聿键、诗社,组织反清活动。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成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对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视考证,开启清代朴学风气。治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15日),去世,享年七十岁。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集》等。



扩展资料:

早年求学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的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与同窗归庄兴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到十八岁时,二人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共入复社。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祖父顾绍芾病故。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页链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0-04
【莫道山河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语出清代顾焱武《黄侍中祠》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