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

1、《三字经》,是知名度极高的蒙学读物,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近代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种内容全在同的启蒙读物。它的内容排列也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训儿童重在礼仪孝梯,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斧正,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便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在传本《百家姓》中,我们看到的既有古“姓”,也有今“氏”。中国人的姓氏流变,就在这一部小小的《百家姓》中了。

3、《千字文》,全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梁周兴嗣编撰。《千字文》相传为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取王羲之碑拓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为韵语而成。《千字文》知识丰瞻,音韵谐美,非常适宜蒙童记诵、学习,成为千百年来传统的经典蒙学教科书。

即使在今天,阅读并学习《千字文》,对于青少年感知传统文化与文明,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汉字传情达意的准确与精美,认识古人的智慧,一窥国学堂奥,都是入门的捷径。《千字文》为孩子们提供了最为浓缩的国学精神。阅读并理解《千字文》的孩子,与没有阅读过《千字文》的孩子,在文化构成与精神养成方面的不一样的。

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学启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

1、《幼学琼林》

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三字经》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3、《千字文》

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

4、《百家姓》

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且句句押韵。

5、《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学琼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字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