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版图到底有多大?

如题所述

明朝极盛时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后面有所变化。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扩展资料:

明朝疆土变迁

北方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 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永乐九年(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 共辖130多个卫所。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不过之后女真仍奉明朝为主,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

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兴复。 弘治年间三失三复,嘉靖七年(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 ,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 ,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 ,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攻占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2

完整的明王朝包括:

西吴时期(1364年-1368年)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

南明时期(1644年-1662年)

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

       明王朝的前身是1364年由朱元璋建立的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崇祯帝之后又出现南明诸政权和奉明朝正朔的台湾明郑政府。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害,南明灭亡。明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满清军队攻占台湾,明朝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明朝疆域

  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10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史·地理志》)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这些都是明朝的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在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边境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当时名为边墙)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以及东北。并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女真部落,明朝势力一度达到黑龙江口与库页岛。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明朝军队全部退守辽东,此后到明朝灭亡,甚至连松花江流域也未到过,将东北防务交与隶属明朝的东北少数部族。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1434年废弃之。正统年间后,蒙古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不断侵犯辽东都司。1469年(成化五年),明政府修建辽东边墙。16世纪末开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开始崛起,统一女真部,明朝设置的卫所遂渐消亡。1616年奴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队破辽东边墙,占领辽东都司大部土地。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

  1381年明朝才将西南地区完全划入疆域。并设置一系列土司、宣尉司管辖之,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但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遍国家所并。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安南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明朝政府于1427 年放弃,安南恢复黎氏王朝。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走荷兰人,开始统治台湾。1553年葡萄牙获得在澳门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但明政府对葡萄牙人进行行政管理,依然拥有澳门的主权。

明朝行政区划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8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明代一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实际控制为当地宗教首领八大法王分辖各政教中心的寺院,还有各诸侯家属封地),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以上均属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如正统年间和山西河南巡抚。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如南赣韶汀巡抚就越江西、广东、福建三省。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第2个回答  2010-09-02
中华历史上疆域版图面积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

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

辽:448.54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

但清朝以前的,最好叫疆域或者是势力范围,叫版图有点不妥。另外,明朝的数据我认为有点虚,请参考下面的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7f4001000asi.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05
明朝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西至西藏,西南至今缅甸,极盛时,西南至今越南。明前期:1233万平方公里。明中期:732万平方公里。明后期:220万平方公里。
第4个回答  2023-05-07
明朝的版图在其盛世时期,大致范围涵盖了今天中国地图的大部分,包括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但是,在明朝衰落后期,其版图缩小到仅剩江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局部地区,最后在清朝的进攻下被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