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已经去世的亲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昨晚,陪父母去滨河大道烧纸。其中一张黄裱纸上,爸爸写了爷爷安葬的地址:安徽省烈士陵园。

火苗燃起复又为灰烬。我爸说:爸爸,过清明了,给您送点钱,别不舍得花……

我妈说:该吃吃,该喝喝……

我则默默请爷爷保佑家人安康。

仨人向南方鞠了三个躬。

我想,爷爷应该能收到吧。

由于历史及家族的原因,爷爷南下后再也不曾回过山东老家。期间他们父子有十多年断绝往来,所以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爷爷是缺失的。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是他的细心吧,透过那份细心觉得他是爱我爸爸的。

第一次去爷爷家时,我20岁,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他在我眼里,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精神很矍铄。那年父亲已经转业回地方工作,带我去安徽探望他。爷爷身体还很好,说的是一口山东话,我们去他应该也是欢喜的。问这问那,甚至问老家一所寺庙里的银杏树是否还在。

爷爷当年住在“环滁皆山也”的地方。爸爸带我去爬山,爷爷送我们到公交站牌,过马路的时候,他问我爸:“带零钱了吗?”手往自己兜里掏。

我想,他还是关心和爱这个儿子的,这个儿子都50岁孙女都20岁了,他站在马路边目送我们去坐公交车,想到也许我们没带坐公交车的零钱,他的心思和情感应该都是细腻的。

爷爷军人出身,直到老年身板笔直不曾弯腰驼背。不仅是仪态举止,还有内心,也是公私分明。

爷爷家的阳台有个大洞,爸爸跟他商量帮他找点砖头堵起来,我们便在院子里一处显然是废弃的工地捡了些砖头,爷爷问了砖头的来处,让我们给送回去,因为——那是公家的东西。

“不贪不沾”是他们那个军人秉承的原则和立场。我爸爸也曾自豪地说:“打击5毛钱的经济犯罪都打击不到我”,这个应该也是有传承的。到了我,也可毫不惭愧地说“拒腐蚀永不沾”。

第二次见爷爷是我结婚那年,带老公一起去的,为了让他见见这个孙女婿。火车到合肥是凌晨二、三点钟,我们不好意思打扰他们,想在外面等天亮,结果他听到动静,起来给我们开门。

那时,他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轻易不再出门。长时间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打盹,又像是在回想往事。他受不了冷气,吃饭的时候,别人如果开空调,他就会躲到卧室里,直说“受不了”。

那年他已经快90岁了,看着他,我觉得“生命在于静止”是有道理的。

后来过了没几年,爷爷去世了,享年93岁。也算是高寿了。

去世前身体几近衰竭,但不肯去住院,怕给组织添麻烦。后来还是姑姑找到干休所领导出面,以“组织要求您去住院”的命令方式,要求他去住院才肯去的。一住,便再也没回家。

爷爷去世后葬在合肥烈士陵园。清明节我们若非亲自到合肥祭奠,便会在山东给他“上坟”,遥寄一份思念。

感恩他带给我们生命,和爱的能力。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自媒体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8

奶奶去世之前我特意请假飞回去看她,那时候的她已经瘦骨嶙峋。

在我儿时记忆力,奶奶是个爱碎碎念的老太太,也是乐意满足我任何要求的百宝箱。

小时候在奶奶家里住,我最喜欢看奶奶刷牙。因为那时候奶奶已经带假牙,所以刷牙的时候她要把假牙取下来刷。取掉假牙的奶奶嘴巴会迅速瘪下去,像动画片里鸭子。我总是咯咯咯的笑着,觉得那样的奶奶特别有趣。

农村夏天蚊虫多,每每到夏天我总是被盯的一身包。奶奶就会从养的花花草草里面不知道摘了一些什么叶子捣碎抹在身上,很快就不养了。

奶奶总是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偏方,还会做很多爸爸妈妈都不会做的事情。过年的时候奶奶会熬浆糊,熬好的浆糊像疙瘩面,但是黏春联却特别结实。

奶奶总有很多特有意思的“歪理”,比如吃鱼籽会变得不会数数的,左撇子不吉利要用右手吃饭,不过她的这些道理,到了我这里统统失效。

奶奶不识字,她会把电话号码写张纸上,然后贴在家里的柜子上。她喜欢把钱包在手绢里,然后在放在衣柜第一层的铁盒子里。每次我到奶奶家玩的时候,奶奶都会从铁盒子里掏出手绢,然后从里面拿出20块钱带我去村口的小卖铺买饼干和牛奶。

她是个很节省的人,但对我特别大方。

奶奶去世以后,偶尔我也会想起很多关于她的点点滴滴,但都是关于生活中很多细枝末节的琐碎片段。我常在想,也许是因为她的爱就杂糅在这些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吧。

一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

也许,当不再有人记得她的那一刻,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结束。

所以,我会带着奶奶留下的所有记忆继续生活。

有生之年,我都爱您。

您的生命,并未结束。

第2个回答  2018-04-03

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我一直觉得,那滴滴答答的不是雨滴,而是我们绵延不绝的思念。

小时候,家里穷,基本没有什么外出吃饭的机会,但爷爷每星期都会骑着他那辆“凤凰牌大东风”,载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去镇上逛一逛,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皮汤。那段日子是我童年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饺皮汤是家乡的特色小吃之一。店家自己把饺皮擀得薄薄的,切成小长方形,在热水里烫几秒,捞到早已准备好的肉酱汤里中,撒上一小撮芹菜粒,简直美味极了。

“大东风”就像是爷爷的第二双腿,无论去哪,他都是骑着“大东风”出门的。哪怕后来他的右脚被猫咬伤了,行动不便,他依旧骑着“大东风”出门。

我曾经和他说过:“你现在右脚行动不便,自己骑车多危险啊!”

他脸色凝重地对我说:“这车跟了我二十几年,就跟我的腿一样,我去打石、打(花生)油、做建筑的时候,都是它陪我去的。虽然我现在走路不方便,但只要它的轮子还能转动,那我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他话音刚落,就骑着“大东风”往前走了。我在后面追着,看他那修剪成寸头的银发,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突然间,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总是不顾劝阻,执意骑车出门了。其实爷爷不过是不愿意因为伤病就被禁锢在家里,失去自由,成为一个废人。

也许,将死之人都把生死看得很淡;就像我的爷爷,他似乎能预知到自己的大限将至。

2009年清明前的一个星期,我放假回家看他的时候,他总是谈起生死的事。我很害怕,也很反感,让他不要再说了。

他看了我一眼后,就笑笑的说:“你放心,我没那么快走的,怎么着也得熬到清明后。”

可惜最后,他还是食言了,没有熬到清明。被猫咬伤的右脚经常发炎,慢慢地也腐烂了,再加上其他的并发症,爷爷在4月2日就走了。那时候离清明还有3天。

按照村里的习俗,送葬的队伍行走至村头,除了跟着灵车到火葬场的几个至亲男家属外,其他人都要绕着另外一条小路回祠堂。那时,我不愿意走,想跟大伯和父亲再总送爷爷最后一程,但他们不让我跟着。

姑姑和我相互搀扶着往小路上走,我边走边忍住抽噎,问道:“为什么我不能跟着一块去火葬场?爷爷不是说清明后才走吗?怎么可以那么快就离开呢?”

姑姑听后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着,空气中弥漫着无尽的悲伤,她闻言只是把我越拥越紧。

至今,爷爷离开已经九年了。可每次当我骑单车的时候,似乎能感觉到他穿着衬衣黑裤,骑着“凤凰牌大东风”在我身边陪着我,保护我。

我想,爷爷会一直活在我的心中吧!

第3个回答  2018-04-02

马上又要到清明节了,在过世的亲人当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父母,他们在我结婚之前都已经离开人世了。

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人特好,心地特别善良。那时候,他是一个初级的村干部,经常会在我们家收留一些异地来乞讨的人。尽管大家都素不相识,他还是会给他们安排吃住。另外,我父亲看到村里的路上有碎瓶渣,都会亲自捡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防止小孩子的脚被扎到。

除此之外,我父亲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屡败屡战,不断试错,比如他学过油漆匠,养过蚯蚓,尝试过孵小鸡,结果就是我们家有吃不完的旺鸡蛋。当时他应该不知道有复盘这个词,不然也不会一直在失败,当时还是借了贷款的。我父亲还有一个绝活,就是没钱用的时候,就去卖粮食,结果家里的粮食经常不够吃,因为我们兄弟姐妹众多。

相比之下,我母亲就比较务实得多了,通过养鸡和养猪换来生活费。母亲虽然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基本的账目还是能算的。那时候乡下也不会有计算器,我也不知道我母亲去集市卖东西的时候,是怎么算出来能卖多少钱的。我母亲是一个老好人,喜欢把悲伤留给自己,这个性格也是她最终得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我父亲还有一个光荣事迹,就是在我上初一的时候,他得了脑血栓,一直坚持了16年。这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的,因为村里其他得了脑血栓的人,基本能再活2-3年就不错了。

第4个回答  2018-04-08

已经去世的离我比较近的亲人,是奶奶和姥爷。

我的奶奶生了六个儿女,一生勤俭节约,持家有道,只说付出,不求回报。家里很多事物,包括儿女的就业,都是她一个人去操办,爷爷老实巴交,大事小事也不用管太多。特别厉害,是她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得体有礼。

她常常说,笑笑赔人礼,气气在肚里。意思是待人接物时,把对别人的怨气藏起来,对别人尽量友善。从而让相处环境和谐,保证一个大家庭的稳定。她还常常说,人有千田万金。不如一点薄技在身。这句话一直给我很大的鼓舞,也是我不停下歇歇脚步的原因,一直在终身学习的状态下生活。

我的姥爷读过书,当过兵,从别处来到异地他乡安居乐业,安家落户。

在我小时候,他经常带我从幼儿园放学回家,路上会给我买面包,给我买玩具。当我需要扮演老师时,他甘当我的学生。虽然对儿女很凶,但是对孙辈都很和善,不重男轻女。

他非常注重健康的理念,强调养生,不高盐高油,不高脂高糖。从他那里得到了更多关于养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身体爱护的这种理念。

愿奶奶和姥爷在天堂开心快乐!

——

时间管理书《现在就干》作者,职场 2宝妈,公号“发愤的草莓”陪你高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