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

如题所述

《孔融让梨》的故事梗概: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山东曲阜人,字文举,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子,他的高祖父叫做孔尚,孔尚曾经做过钜鹿地区的太守,孔融的父亲是泰山的都尉孔宙。

孔融在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他的几个哥哥在一起吃梨,几个哥哥拿的是大梨吃,而孔融只拿比较小的梨来吃。

有人问孔融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让哥哥拿大的,孔融说:小孩子的食量都很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

扩展资料:

孔融的一生非常的顺畅,从小就知道让梨被世人称之神童,读书时,因为天生聪明被老师夸赞,成年后的孔融很顺利的走上了仕途之路。

可好景不长,从小就知道谦让他人的孔融,长大后却成了最不会谦让的那个人,成了一名毒蛇。因为口无遮拦。

他得到这样的结果:当官之后的孔融就开始性情大变,可能是因为当时年少刚烈,性格太硬,太要强了,遇到一些不爽心的事就开始吐槽,得罪了不少人。

有次孔融直接得罪了比他高级的官员董卓,之后直接被董卓发配去北海国担任国相,但那时北海国早已分崩离析,各路黄巾军声势浩大,这相当于把孔融往火坑里推。

但好就好在孔融命大,会耍点小聪明,到了那个鬼地方之后,孔融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懂得利用手里的士兵,加强防御以及战斗力,慢慢的集中了几万人,然后好几次击退了黄巾军,被世人所称赞。

很多人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孔融就不同,大难不死之后还是死路一条,他胜在口无遮拦,也死在口无遮拦。

董卓被打败,历史人物曹操夺权之后,孔融又因为一次口无遮拦得罪了当时的曹操。但顾忌孔融是当时的声誉,暂时还不敢动孔融,只能忍住忍住。

直到最后把曹操给逼急了,积压了一肚子的仇恨一下子冒了出来最后以图谋不轨,诋毁朝廷”“不孝等等罪证将孔融处死,并且诛杀全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孔融让梨”的故事梗概如下: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原文】

1、(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出自《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白话译文见故事梗概)

2、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出自《世说新语笺疏》,白话译文如下)

【白话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扩展资料:

“孔融让梨”是关于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一个真实故事,是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流传千百年,说明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融让梨

第2个回答  2019-09-20

    故事梗概: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第3个回答  2019-09-20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
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孔融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好孩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教育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孔融让梨
时间 古代汉朝
地点 孔融的家里
人物 爸爸,妈妈,哥哥,孔融
【幕起。妈妈在干家务,爸爸刚刚回家,孔融和哥哥正在玩儿游戏。
(爸爸买回来了四个梨,两个大的,一个中间的,一个小的。他推开卧室的门。)
爸爸 儿子们,看看爸爸给你们买来了什么?
孔融和哥哥 是什么呀?快给我们看看!
(爸爸掏出了那四个梨。)
孔融和哥哥 呀!原来是梨!
爸爸 嗯。今天就让孔融分梨吧。
孔融 好啊好啊。
(孔融先把一个大的分给爸爸,然后把另一个分给妈妈,又把中间的分给哥哥,却把最小的分给了自己。)
爸爸 孔融,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孔融 因为爸爸妈妈最辛苦,要分到最大的;哥哥比我大,应该分到中间的;而我,是最小的,吃最小的梨就行了。
爸爸妈妈 真是我的乖孔融!
幕落。】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大家都很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