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优美

如题所述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中的优美概念,描述的是那些矛盾相对统一的和谐平衡状态,在审美对象中体现为柔媚、秀丽、幽雅、宁静等特质。优美也常被称为纤丽美、典雅美、阴柔美、秀美等,它与崇高构成对比,是最为广泛认知的美学范畴,通常与狭义的美联系在一起。
优美广泛分布于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和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例如,风和日丽、平湖秋月、柳浪闻莺、瑞雪初霁等自然美景,让人沉浸在宁静而温馨的氛围中。在社会环境中,如果人际关系和谐、亲切和睦,人们会感受到充满爱和友谊的愉悦,从而沉浸在优美的审美享受中。艺术作品也常常追求优美的表达,如古希腊雕塑维纳斯典雅而秀丽,安格尔的绘画柔媚而动人,李清照的词则婉约而典雅。
在美学史上,优美与崇高的区别被许多美学家所关注。博克曾区分崇高与优美,指出崇高对象体积庞大,而优美对象则相对较小;优美追求平滑光亮,而崇高则偏好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羁;优美避免直线条,倾向于柔和的偏离,而崇高则可能在许多情况下喜欢直线条,或者强烈偏离直线;优美避免朦胧模糊,而崇高则倾向于阴暗朦胧;优美表现为轻巧而娇柔,而崇高则是坚实甚至笨重。博克实际上将优美视为美的一个分支。他的观点影响了康德,康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优美与崇高的问题。里普斯也给优美下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认为优美以柔和的力量侵袭我们,更深入地抓住我们的内心。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阴柔之美与今天的优美概念相似。清代文学家姚鼐描述了优美的特征,如初升的太阳、清新的微风、云霞烟雾、幽深的森林和曲折的涧水,以及珠玉的光辉和鸿鹄的鸣叫,都是优美的象征。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将优美称为“秀美”,认为它类似于中国文论中的阴柔之美。自然景物如春风微雨、娇莺嫩柳,以及文艺作品如赵孟頫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曲等,都能引发人们对秀美的感受。
优美在形式上表现为娇小、柔和、宁静、秀雅、轻巧等特质,与粗犷、雄伟、激荡、刚健的阳刚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优美肯定了人类实践活动,展现了人类熟练地驾驭客观规律的轻松自如,因此也被视为平易的美。与之相对的壮美和崇高,则反映了人类实践的艰难历程,带有历史痕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