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学的管理办法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农村初中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对中学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为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农村中学管理、规范学校管理,成为当前农村中学发展应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农村中学管理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实际情况的需要。农村初中现在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生源短缺的现象。由于各个学校自主招生的竞争,给农村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优质生源被都选择去了名校或县城学校,留在乡镇学校的基本上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再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事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容易冲动,动不动打架斗殴。特别是寄宿制的农村初中学校,内宿生更难于管理,个别爬墙出去上网、喝酒等,让人防不胜防。假如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校园的安全,导致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出现。面对这样的现状,提升农村中学管理能力水平迫在眉睫。
  二是教学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管理的缺陷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远则将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的混乱,学生无心上课,教师缺乏积极性。长期以往,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三是农村学校的人文管理缺失。农村初中在人文管理上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氛围,导致学校老师处于松散、消极的工作状态。
  二、提高农村初中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教育改革新的形势给学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管理工作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以达到提高办学效率的目的。为此,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学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校长既是学校的教育者,也是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有这样一句话说到:“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村中学的“一把手”,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成为名符其实的学习型管理者,要根据深入班级、深入校园、深入家长中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解决。其次要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立。好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要明确好其他领导的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做好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再次,要善于搞好各种关系。在学校中,管理活动涉及到校长与教师、与员工,校长与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做好协调工作, 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才能使全体师生员工目标同一,认知同向,共同为学校献计献策。
  (二)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监督,比如上课、安全、卫生、后勤、财务、集会就寝等,这些都需要制度制约,决不能忽视。例如:为了保障学校的行政领导,学校要制订《领导工作量化制度》、《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为明确教职工的工作职责,调动教师积极性,制订和完善《教职工工作量化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细则》、《教师年终考评细则》、《教职工奖惩制度》等。为管理好学生,建立《学生日常规范》、《学籍管理》、《住宿生管理制度》等。学校制度的制定要避免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应发挥学校老师的参与性,邀请老师献计献策,并呈教代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审议通过。除了要有明文规定的制度外,还必须要有督查制度,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通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让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常态化、制度化。
  (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对教师进行激励的过程,也就是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的过程。首先要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尽可能提供一切工作所需的条件,如安排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其次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谐团结的班级等,应给予奖励。再次,还需要领导者直接关怀,领导者的直接关怀与鼓励,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通过奖励,真正体现“多干少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从目前的农村现状来看,教师队伍不容乐观,普遍面临着教师老龄化的现象,甚至有些老教师连基本的课件制作尚且陌生。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如多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国培计划,以及各类讲课、说课等比赛,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园授课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形式,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3.实行教学质量监测
  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第一,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成立听课小组,随机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亲身体验教师课堂情况。第二,课外监控,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测试等情况。第三,学生反馈,主要是指学生对老师工作情况的反馈情况,每年期末可以发放教师评价表,让每个学生针对老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并予以公布。对于评分高的老师,可以依据奖励机制,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而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老师,要及时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使全体老师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上来。
  (四)加强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农村中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美丽的自然校园环境等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但由于农村学校受到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目前农村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地创设了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橱窗,学校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文化宣传,让师生随时随地都收到感染和熏陶。此外,学校可以把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动纳入学校发展计划中,例如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纪念12.9运动、趣味运动会、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学生的才干,又熏陶学生心灵、净化校园环境,更激发了学生共建和谐文明校园的热情。
  农村初中管理水平的落后有它自身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要办好农村的初中教育事业并非易事,任重道远。学校领导班子必须要让全体师生明白学校奋斗目标,带领全体师生改革创新,团结协作,认清现状,并针对现状,找出其管理方法和策略,只有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以更饱满的热情勇往直前,农村初中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