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四川南江县流坝乡牡丹园滑坡

如题所述

1 滑坡概况

2011年9月16日,南江县流坝乡牡丹园发生滑坡,部分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由于预警、转移及时,成功避险245人,未发生人员伤亡,

牡丹园滑坡包含Ⅰ、Ⅱ两个滑坡,分别位于南江县流坝乡金台村三组、四组。其中Ⅰ号滑坡为老滑坡体变形破坏,2010年7月26日,滑坡体发生变形,出现拉张裂缝。受2011年9月16~18日南江县160年一遇特大暴雨影响,变形加剧,裂缝加宽加大,坡体中部部分房屋变形。滑坡体整体呈圈椅状,长170~260m,宽152~236m,厚度2.20~10.00m,体积约20万m3,为中型浅层土质推移式滑坡。滑体物质主要为碎(块)石土,主滑动面为土岩接触面,主滑方向约为55°。Ⅱ号滑坡为新生滑坡,主要由特大暴雨引发,滑坡体呈圈椅状,长228~235m,宽211~216m,厚度4.00~15.00m,体积约45万m3,为中型浅层土质牵引式滑坡。其滑体物质主要为碎(块)石土,主滑动面(带)为土岩接触面,主滑方向约为74°。

2 基础环境背景

2.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坡度50°~60°,坡向55°,海拔530~1060m,相对高差为358~530m。滑坡所在斜坡后缘坡度约30°,前缘坡度50°~60°,地貌单一,地形较简单。

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一段(T3x1)、中统雷口坡组(T2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和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Q4el+dl)。2.3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复杂,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滑坡区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为中透水层,下伏基岩强风化带均为强透水层,中风化层为微透水层。按照地下水的赋存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型和基岩裂隙型两类。

3 监测与应急避险

牡丹园滑坡自2010年变形以来,南江县国土局高度重视,在滑坡点安装了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并派专人巡查监测,对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同时组织当地群众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培训。

图1 牡丹园滑坡

图2 滑坡损毁的房屋

2011年9月16日,牡丹园滑坡体中部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发出警报,地表发生开裂变形,监测人员迅速向当地政府报告了险情,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闻讯赶到现场,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同时划定危险区范围,派专人看守路口,防止人员误入而造成伤亡。

灾害发生后,政府将群众集中安置在流坝乡政府,并指派专人负责群众饮食、生活等一切事务;同时安抚群众,防止受灾群众返回危险区抢救财物。南江县委县府组织地质专家现场指导应急救灾工作并讨论决定避险搬迁安置点及灾后重建工作,应急救灾工作井然有序。

4 经验与启示

牡丹园滑坡应急避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尽管滑坡范围大,威胁人数多,危险性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本次滑坡应急避险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险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应急救灾工作,面对险情,临危不乱,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及安抚工作。

监测人员认真负责。监测人员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并且借助了简单的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增强了滑坡变形判断的准确性。

受灾人群避险意识强。面对此次灾害,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强,这与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知识培训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责任编辑张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