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孔子朱熹王阳明在儒学中的地位,简要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被崇拜

如题所述

我试试看,你看这样行不行:

孔子——开创儒学,修订六经,编纂春秋,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他的思想对中国和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实际上至今我们的行为模式,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朱学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格物穷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这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支持者认为,他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反对者认为,他是宋明理学的标志性人物,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其实朱熹先生远没有人们所说得那么复杂,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不过是他的目标有些特殊罢了。他追求的是这个世界最为深邃的秘密(下文提到)。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创立“心学”,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及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素有“狡诈专兵”之名。实际上王守仁的一生是很富传奇色彩的,我记忆中最深的“守仁格竹”有这么一段描述:
【(此为摘要,有点长不好意思)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诵经念佛,而与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们往往几十年坐着不动,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体,痛苦不堪却依然故我。
有这样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磨练,武艺已十分高强,但他们却更为努力地练习,坚持不辍。
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有的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他们并不是精神错乱,平白无故给自己找麻烦的白痴,如此苦心苦行,只是为了寻找一样东西。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道”。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
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和尚们梦寐以求追寻的“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实上,它是一种极为玄妙的快感,远远胜过世间所有的欢悦和一切精神药品,到此境界者,视万物如无物,无忧无虑,无喜无悲,愉悦之情常驻于心。佛法谓之开悟。第一个“开悟”的中国人就是著名的“六祖”慧能,之后的德山和尚与临济和尚也闻名于世。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此即所谓佛者之道。
而关于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按照武术中的说法,兵器是越长越好,既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但据说五代年间,有一位高手用剑,却是越用越短,到后来他五六十了,剑法出神入化之时,居然不用剑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阵,却从未打败过。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而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开悟,也不是练习武术,这玩意儿是从书中读出来的,而且还是能够拿出去用的,一旦通理,便尽知天下万物万事,胸怀宽广,宠辱不惊,无惧无畏,可修身,可齐家,可治国,可平天下!
惟天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下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此即儒家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4
孔子是祖师爷,朱熹是搞程朱理学的,王阳明是心学大师。
总之,都是2500年以来儒学不断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的重要的派别创始人和理论大家
第2个回答  2014-11-14
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延长了一千多年儒家学说,从西汉开始一直到清朝,一直儒家处于领先地位,,宋代是一个完善的过期,推出了四学五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1-14
两个小时过去了
第4个回答  2014-11-14
四个小时过去了
相似回答